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文学蓝皮书)

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文学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清点文学成果,描绘文学风貌,记录文学足迹,梳理文坛脉络。

内容简介

《中国文情报告》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本有关中国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课题组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作家协会各有专长的文学专家联合构成。出自他们之手的这份年度报告,具有丰盈的信息量和显著的前瞻性。在文化环境日益繁复,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之下,本书清点文学成果、描绘文学风貌、记录文学足迹、梳理文坛脉络,实为文坛内人士查考年度文情所必备,为文坛外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作者简介

编者白烨,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在本校留校任教;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Abstract

B.1 总报告

一 创作走势述略

二 文坛热点举要

三 倾向与问题评说

B.2 长篇小说:个人化叙事与中国化故事

一 城乡:新变与隐忧

二 都市:纵向与横面

三 史事:世故与细故

四 精神:困扰与寻觅

五 青春:自诉与自省

B.3 中篇小说:内向的视觉与外向的文体

一 闯入者与叩门人

二 白头吟与无衣令

三 温的血与凌波渡

B.4 短篇小说:平中有变、淡而有味

一 向思想的深度掘进

二 城市的主旋律

三 风格多样化的趋势

B.5 纪实文学:回归文体的本色与特质

一 深度挖掘新闻性事件和人物

二 高度关注百姓冷暖与民生现状

三 持续关注社会焦点与热点

四 家族谱传与历史纪事的新动向

五 值得注意的现象和思潮

1.邀约写作和组织写作相当普遍

2.“准新闻报告”异军突起

3.家族叙事对文化和道德传承意义重大

4.“非虚构潮”方兴未艾

5.青年作者匮乏是报告文学发展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

B.6 散文:集体的光亮与个体的无名

一 历史中那些光亮或者灰暗的人

二 那些被风吹远的往事

三 散文是一件智慧的事情

四 有一种生活叫真实

B.7 诗歌:跨界、网媒与诗人的选择

一 新动向:诗歌跨界与网络出版

二 文学场:民间的扩容和诗歌的寂寞

(一)民间刊物

(二)独立小出版

(三)正式出版物

三 见证的声音: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性与诗(人)的选择

B.8 戏剧:平稳前行中的新进取与新气象

一 小剧场戏剧三十年

1.“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与政府的职能转变

2.如何理解小剧场

二 中生代导演的黄金年代

三 青年导演的突围

1.驴得水:什么是荒诞,什么是现实

2.《雷雨2.0》:用影像重构剧场

四 国际戏剧的冲击:彼得·布鲁克与我们

五 北京人艺60周年

B.9 网络文学:规模持续增长期待原创发力

一 当代文学的“V”字形道路

二 网络文学发展模式趋向多元

三 创作题材向神话与现实两极发展

四 年度网络文学重要作品

五 年度网络文学重要理论观点

六 年度网络文学重要事件

1.中国作协加大网络文学扶持力度

2.首届全国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3.广东作协关注网络创作

4.首部《网络文学词典》问世

5.“网络作家富豪榜”首度发布

6.盛大文学首度盈利

7.文学网站从业人员情况调查

B.10 理论批评与文坛热点

一 纪念《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与文学批评有效性研讨

二 乡土文学式微与“50后”写作的讨论

三 莫言获取诺奖引发的反应与影响

四 学界关注“文学写作中的中国经验”

B.11 作家身影与文学声音

张抗抗:建议对实体书店加大政策性支持

陈忠实:大时代需要大作品

最好的回报是读者的呼应

创作困境

长篇小说热

不必计较中心或边缘

阿乙:即使泥潭,也比坦途要好

贾平凹:中国文人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

李佩甫:文学因无用而无价

新小说在“写脚印”

写到“指甲开花”

阎连科:中国小说与世界差距没拉大

写作从“为物质的个人”开始

差点上了自卫反击战前线

年轻人为名利可以原谅

不觉得今天文学失落

中国作家影响在扩大

刘庆邦:不爱网络文学,反对长篇崇拜

网络文学无下限

回忆名利思想

论长短

食欲高于性欲

自己的作品越看越感动

写作不是集体行为

也想写厚重的长篇

温儒敏:把国民“文学生活”纳入研究视野

关注“文学生活”,突破文学研究“内循环”

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不如小学生,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从关注“语文教育”到“文学生活”:学术工作应更贴近社会

莫言: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

胡编乱造是一种考验

故乡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

我的小说语言来自故乡民间

有电灯的地方没有童话

小说的第一因素是好看

语言就是一种说服力

小说家应该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王蒙:别把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对立起来

李敬泽:“杂花生树才是我们的文学生活”

回应时代:要贴近,也要发挥引导功能

面向市场:有消费性,更有高远的志向

丰富构成:更多样化,才有生命力

刘慈欣: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基于想象的文学

B.12 附录一 2012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B.13 附录二 年度文学图书排行

一 2012年“开卷”小说类图书畅销排行

二 2012年“新浪·读书”小说类图书点击排行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文学蓝皮书)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白烨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文学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5~2016) 电子书
概要介绍了艺术学门类下属五个一级学科在2015年度的发展概况。
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6~2017) 电子书
本书是对2016年度中国内地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发展状况的一次年度扫描。书中概要介绍了艺术学门类下属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在2016年度的发展概况,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主要围绕学科动态、问题聚焦和专题研究三方面展开:学科动态部分对各学科年度发展概况做了全景式扫描;问题聚焦部分就各学科引发关注的年度重点问题展开全面梳理和分析;专题研究选取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0年秋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春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