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微南京)

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微南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通俗学术型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通俗学术型著作。作为“微南京”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其秉承了该丛书“由小处着手,书写南京的历史文化”这一宗旨,从南京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少数几个老街区之一——复成新村的门牌号入手,对新、老门牌号进行考证和对应,对每幢建筑的原主人身份进行调查和确认,并结合大量珍贵的史料和馆藏资料,挖掘与老街区相关的名人足迹、陈年旧事,还原老街区的民国风貌。

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民国时期高档社区的历史生态,丰富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认知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本书由老建筑的门牌号码作为切入点的这一新颖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在乡野调查中的“张冠李戴”情况,对历史文化研究者和建筑历史考证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尹引,南京地方文史研究者。与友人组建“微南京”人文工作室,编录有《南京愚园文献新编》《宁墨公诗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上编

复成新村在哪里?

复成新村的前身

复成新村是谁开发建造的?

为什么要研究复成新村?

为什么首先要考证门牌号码?

解密老门牌

中编

复成新村1号:区鼎新寓所

复成新村2号:区鼎新旧居

复成新村3号:秦德纯寓所

复成新村4号:文鸿恩寓所

复成新村5号:韩国驻华代表团旧址

复成新村6号

复成新村7号:河海同学会会所旧址

复成新村8号:宣介溪旧居

复成新村9号

复成新村10号:文朝籍旧居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旧址

复成新村11号:霍明旧居 《建国评论》办公旧址

复成新村11-1号:陶守伦办事处

复成新村13号:江苏金坛旅京同乡会会所旧址

复成新村14号、15号

复成新村16号:朱式勤旧居

复成新村17号:蒋经国寓所

复成新村18号

复成新村19号:陈大锳旧居之一

复成新村20号:《进步周刊》办公旧址

复成新村21号:何金泉旧居

复成新村22号:翟殿云寓所

复成新村23号:汪镐基旧居

复成新村24号:邱维达旧居

复成新村25号:伪中央银行职员宿舍

复成新村26号

复成新村27号:萧赞育旧居

复成新村28号

复成新村29号:刘振三寓所

复成新村30号

复成新村31号:伪满洲国大使馆“驻京办事处”

复成新村32号:林秋生旧居

复成新村33号:陆圣恺旧居

复成新村34号:陈大锳旧居之二

复成新村35号:余凯之旧居

复成新村36号:徐叔明旧居

复成新村37号:韦永成寓所

复成新村38号:张岳灵旧居

复成新村39号:邱清泉旧居

复成新村44号:程绍叶旧居

下编

从民国高官住宅区到谍报小区

整体保护与特色开发

韩国临时政府南京史料陈列馆

“希望永远保留”

后记

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微南京)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尹引。

得书感谢您对《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微南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德的品德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西藏的阿里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北线“无人区”;西藏的风格;去日土,看岩画;古格怀古;神山和圣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