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美的词:词莂

清代最美的词:词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近距离审察整个清代典型词人词作的精悍选本。

内容简介

《词莂》是1921年由晚清词学大家朱祖谋及其学生张尔田共同编订的一部清词选本。全编共收词人十五家、词作一百三十七首。《词莂》之选,正欲在新文学云蒸霞蔚的形势下,为本属于传统文学的词体寻求出路。所谓“莂者,内典记莂之取也”(张尔田《词莂序》),佛家指预示死后生处及未来因果等事的一种文体。扬州大学朱德慈教授对该书进行了校勘笺注,并附录相关评论,以期透过《词莂》,更清晰地呈现清词精英流变史程的脉络与轮廓。

作者简介

作者朱祖谋,清季词坛四大词人之一,《宋词三百首》编者。其逝世最晚,论者以为其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至民国依旧领袖词坛。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将之列置“呼保义宋江”的地位,实认为光宣以来的百年词坛自以朱祖谋为首。其平生尤致力于词籍校勘,编有《彊村丛书》,集校唐、宋、金、元人词一百六十余家,并总集五种,为后来者成功纂集《全宋词》《全金元词》导夫先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原序

毛奇龄

忆王孙

摘得新

浪淘沙

江城子

长相思

长相思

菩萨蛮

天仙子

河渎神

临江仙

临江仙

陈维崧

虞美人

过涧歇

满庭芳

水调歌头

夏初临

琵琶仙

永遇乐

尉迟杯

贺新郎

贺新郎

摸鱼子

朱彝尊

浪淘沙

念奴娇

夏初临

临江仙

水龙吟

贺新郎

忆少年

南楼令

一叶落

暗香

曹贞吉

木兰花

水调歌头

留客住

念奴娇

贺新郎

摸鱼子

顾贞观

青玉案

浣溪沙

浣溪沙

石州慢

愁倚阑令

夜行船

贺新郎

成德

遐方怨

昭君怨

点绛唇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清平乐

秋千索

浪淘沙

厉鹗

念奴娇

丁香结

眼儿媚

念奴娇

齐天乐

八归

高阳台

谒金门

庆宫春

张惠言

木兰花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相见欢

周之琦

鹧鸪天

相见欢

天香

南歌子

三姝媚

瑞鹤仙

青衫湿遍

清平乐

项廷纪

南浦

玉漏迟

烛影摇红

兰陵王

念奴娇

清平乐

玉漏迟

菩萨蛮

谒金门

蒋春霖

木兰花慢

瑶华

扬州慢

水龙吟

角招

虞美人

卜算子

霓裳中序第一

菩萨蛮

琵琶仙

王鹏运

念奴娇

八声甘州

清平乐

沁园春

泌园春

玉漏迟

点绛唇

三姝媚

贺新郎

南乡子

摸鱼子

郑文焯

玉楼春

玲珑四犯

雨霖铃

谒金门

谒金门

谒金门

迷神引

夜半乐

庆春宫

朱祖谋

声声慢

烛影摇红

贺新郎

夜游宫

夜飞鹊

洞仙歌

雪梅香

浪淘沙慢

贺新郎

洞仙歌

况周颐

齐天乐

苏武慢

握金钗

定风波

蝶恋花

最高楼

曲玉管

紫萸香慢

六州歌头

清代最美的词:词莂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祖谋。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最美的词:词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陪孩子品词(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电子书
国学大师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所做,真正的大师家中家传的诗词启蒙课。
清风知素心:咏梅兰竹菊词三百首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金缕曲·咏竹;金缕曲·画菊;金缕曲·咏兰;金缕曲·咏梅;沁园春·咏菊;沁园春·咏梅;沁园春·兰花;沁园春·咏竹;青玉案·咏梅;青玉案·咏兰等共三百首。
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笺证 电子书
李天馥(1635-1699),人称“合肥相国”。其《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小引(序)一卷,康熙四年原刻本,今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当为海内外孤本。此诗集采取集句之传统文体,集唐诗诗句成七言绝句宫词体诗,借古述今,暗指顺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莲,并缕述顺治董皇后之艰难经历、宫廷生活和内心世界,颇具史学和文学价值。
晴光万里云:咏春夏秋冬词三百首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原创的300首古韵词作,运用“金缕曲”“沁园春”“青玉案”“水龙吟”“采桑子”“菩萨蛮”“卜算子”“朝中措”“定风波”“蝶恋花”“后庭花”“风光好”“感恩多”“上西楼”“如梦令”“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南歌子”等50余种词牌,以“春”“夏”“秋”“冬”四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不同风物、情感的季节为吟咏对象,将人生感悟诉诸其间,咏物抒怀,语言凝炼,结构完整,朗丽清新。书中诗词借助新技
最忆故园情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浓浓街巷市井味、满满乡间烟火气的往事娓娓道来,鲜活的生活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沾满纯洁露珠、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文字,灵动的笔墨、飘逸的思绪,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同作者一起品尝生活的甘与甜。作者就像一位专心致志的工笔画家,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热爱散文化地融入到字里行间,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幅质朴而迷人的粤西乡土自然风光画卷,谱写出一曲农耕文明远逝的动人挽歌,在久违的乡土散文中给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