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报告聚焦前沿新材料发展动态,关注重大原创基础研究和行业颠覆性技术,分为四个主题:总论、前沿新材料、战略新材料和基础创新能力提升,共20章。
内容简介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着重阐述了拓扑电子材料、六元环无机材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梯度纳米结构材料、柔性超弹性铁电氧化物薄膜、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新一代分离膜材料、材料素化等相关前沿新材料领域发展的背景需求、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特别讲解了空间环境中新材料研究、生物医用纤维材料、钙钛矿发光、光伏及探测材料、低错配界面设计及强有序强韧化的超高强度钢、存储器芯片材料、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热电能源材料、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相关战略新材料的研究、应用与未来发展重点;最后对提升我国基础创新能力的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基于透射电镜的原位定量测试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全面解说。
书中对新材料前沿领域详细的技术解读,对未来发展重点的高瞻远瞩,将为新材料领域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产业界人士提供全面的指导。
作者简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hines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C-MRS)成立于1991年5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是中国从事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合并依法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挂靠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是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简称IUMRS)的发起单位之一,并代表国家身份作为该会的成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中国广大材料科技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科教兴国”方针,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各类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努力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为繁荣和发展材料科技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学会现有分支机构12个,团体会员143个(拥有上万的材料科技工作者) ,个人会员1114人。会员是学会的主体和基本依靠力量,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努力做好为他们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会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成为“材料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学会工作的中心任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编委会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我国新材料基础研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1.1 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规律
1.2 我国新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1.3 我国新材料研究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前沿新材料
第2章 拓扑电子材料
2.1 拓扑电子态研究背景
2.2 拓扑电子材料研究进展及动态
2.3 我国在拓扑电子材料领域的贡献
2.4 作者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思想与主要研究成果
2.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与前沿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六元环无机材料
3.1 六元环无机材料研究背景
3.2 六元环无机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3.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3.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和主要研究成果
3.5 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4章 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
4.1 有机光电功能半导体分子材料研究背景
4.2 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4.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4.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
4.5 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4.6 该领域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5章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
5.1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研究背景
5.2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5.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发展动态
5.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5.5 研究分析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6章 柔性超弹性铁电氧化物薄膜
6.1 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背景
6.2 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6.3 国内柔性铁电氧化物薄膜的发展现状
6.4 作者在该领域的启发性学术思想
6.5 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6.6 国内柔性氧化物铁电薄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7章 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
7.1 集成电路用碳纳米管材料研究背景
7.2 领域进展和前沿动态
7.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7.4 作者在该领域的启发性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7.5 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新一代分离膜材料:二维材料膜
8.1 二维材料膜研究背景
8.2 二维材料膜的研究进展
8.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学科发展动态
8.4 作者在该领域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思想
8.5 作者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8.6 二维材料膜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材料素化
9.1 研究背景
9.2 研究进展及领域前沿动态
9.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学科发展动态
9.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9.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战略新材料
第10章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
10.1 空间材料科学及其重要意义
10.2 空间材料科学领域发展及前沿动态
10.3 我国空间材料科学研究进展
10.4 作者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
10.5 我国空间材料科学发展方向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11章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
11.1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研究背景
11.2 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1.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11.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1.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2章 钙钛矿发光、光伏及探测材料
12.1 钙钛矿材料研究背景
12.2 钙钛矿领域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2.3 我国在该领域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12.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2.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3章 新型超高强度钢及其强韧化设计
13.1 新型超强度钢及其强韧化设计研究背景
13.2 超高强度钢研究进展及现状
13.3 国内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
13.4 低错配度设计的新型超高强度钢和超细晶技术
13.5 超高强度钢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4章 存储器芯片材料
14.1 存储器芯片研究背景
14.2 新型存储器技术
14.3 国内相变存储器的发展现状
14.4 作者在相变存储器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4.5 我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5章 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
15.1 先进半导体关键器件材料研究背景
15.2 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5.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学科发展动态
15.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5.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6章 热电能源材料
16.1 热电能源材料研究背景
16.2 热电能源材料研究前沿与发展动态
16.3 我国在热电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地位及科学发展动态
16.4 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16.5 我国在热电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17章 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
17.1 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研究背景
17.2 氧还原催化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17.3 我国氧还原催化材料的发展情况
17.4 作者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
17.5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基础创新能力提升
第18章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18.1 材料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内涵
18.2 国外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
18.3 国内主要研究进展
18.4 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参考文献
第19章 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与创新平台建设
19.1 基于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金属材料研究背景
19.2 金属材料同步辐射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19.3 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作用及发展动态
19.4 作者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9.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20章 基于透射电镜的原位定量测试技术及应用
20.1 发展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20.2 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技术的进展及前沿动态
20.3 我国在原位透射电镜定量测试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发展动态
20.4 作者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思想及主要研究成果
20.5 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是2021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编写。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材料研究前沿报告(202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