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刑法研究》共13卷,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研究》的第十二卷,主要内容是陈兴良教授所发表的刑法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刑法教义学、刑法哲学、刑法知识论等三个方面的主题,所选论文按照相关专题进行分类和排序,时间跨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
本卷涉及刑法各论中三项类罪,分别是侵犯人身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以及社会秩序犯罪。所选论文反映的不光是陈兴良教授个人在刑法相关专题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心得,还有我国刑法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所以,该文集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侵犯人身犯罪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争议及评析
三、理论分析
四、进一步的思考
故意杀人罪的手段残忍及其死刑裁量
一、故意杀人手段残忍的案例素材
二、故意杀人手段残忍的司法认定
三、故意杀人手段残忍的案例检视
四、故意杀人手段残忍的外延界定
五、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一、故意杀人罪中的被害与加害
二、王勇案:被害人有明显过错
三、刘加奎案: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
四、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五、如何对待被害人亲属的压力与民意
六、被害人过错:酌定情节的法定化
奸淫幼女构成犯罪应以明知为前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婚内强奸犯罪化:能与不能
婚内强奸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婚内无奸的法理分析
二、白俊峰案:婚内无奸之判例
三、王卫明案:婚内无奸之例外
轮奸妇女之未完成形态研究
一、姜涛案:未成者成立未遂
二、施嘉卫案:放弃者不成立中止
三、两案法理比较:判例的一致性问题
四、附论:轮奸之未完成形态的定性
强奸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区分
拘禁他人并向他人勒索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三、绑架罪的沿革及特征
四、绑架罪与抢劫罪之区分
五、杨保营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案情及裁判结论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三、立法沿革及解释
四、理论分析
五、侵犯财产犯罪
论财产犯罪的司法认定
财产犯罪以及相关犯罪案例研析
一、抢劫性勒索行为的性质如何认定
二、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
三、挂失并取走自己账户下他人款项构成盗窃罪
四、敲诈勒索罪问题解析
五、在ATM机上存假币取真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六、侵占、损毁公司技术资料行为之定性
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路径
引言
一、中外对比与刑民交错:虚拟财产的前史
二、民刑分离还是民刑一致:虚拟财产的性质
三、法益的位阶性: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路径选择
结语
故意杀人后取财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三、理论分析
四、补论
盗窃罪研究
一、盗窃罪概述
二、盗窃对象的界定
三、盗窃行为
四、盗窃主体
五、盗窃意图
六、盗窃数额
七、盗窃情节
八、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九、盗窃未遂
十、盗窃共犯
十一、盗窃罪的想象竞合
十二、盗窃罪的法条竞合
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许霆案的裁判理由
二、民事不法抑或刑事犯罪
三、侵占罪之非议
四、诈骗罪之质疑
五、盗窃罪之论证
六、余论
内外勾结窃取银行现金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三、法律及司法解释的沿革
四、共犯理论之展开
五、高金有案评析
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的界分
一、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概念
二、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比较考察
三、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区分
侵占罪研究
一、侵占罪的概念
二、侵占行为
三、侵占对象
四、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
六、侵占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七、侵占罪的未遂问题
八、侵占罪之告诉才处理
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
一、引言
二、案情简介
三、淮北市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书(2005年5月13日)
四、淮北市公安局起诉意见书(2005年7月18日)
五、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2006年3月21日)
六、一审辩护词(2006年6月12日)
七、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2006年9月8日)
八、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检察院抗诉书(2006年9月13日)
九、二审辩护词(2006年10月16日)
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年12月11日)
十一、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申诉通知书之一(2008年3月25日)
十二、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申诉通知书之二(2009年7月30日)
十三、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通知书(2011年2月23日)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立案一庭通知书(2012年11月29日)
十五、专家法律意见书(2013年1月19日)
十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刑事申诉状(2013年3月8日)
十七、感言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分
一、敲诈勒索手段:是否包含暴力?
二、暴力的程度: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比较
三、占有财物的形式:取得还是交付?
四、“两个当场”的质疑:以个案为例的分析
故意毁坏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一、朱建勇案的案情及裁判理由
二、朱建勇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三、孙静案的案情及裁判理由
四、孙静案裁判理由评判
六、社会秩序犯罪
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以律师为视角的评判
一、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演变过程
二、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背景
三、扰乱法庭秩序罪的罪体特征
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之界分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三、立法沿革分析
四、裁判理由评述
刑法研究(第十二卷):刑法各论Ⅱ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兴良。
得书感谢您对《刑法研究(第十二卷):刑法各论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