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既有对热点问题的尖锐批判,也有对教育文化的深刻反思,对新的教育理想、教育价值的理性探讨。
内容简介
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的随笔集精选。书中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教育目标”这一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深入的反思,也包括对“超级中学 “奥数”“虎妈”“上海PISA成绩”等人们强烈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冷静分析,更有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的形式多样的经典教育创新案例,文字间洋溢着对中国教育的殷切期待和真挚情怀。
作者简介
编者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后在黑龙江省德都县太平公社插队,获知青身份。1972年成为“工农兵学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留校任教至今。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未来生存空间》、《最后的城墙》、《倾斜的金字塔》、《无梦时代》等,编有《教育:我们有话要说》、《大学精神》。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重新理解教育目标
拒绝“标准件”,做最好的自己 ——重新认识教育目标之一
“素质”就是为生活做好准备 ——重新认识教育目标之二
培养合格的公民 ——重新认识教育目标之三
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 ——重新认识教育目标之四
求解中国教育的深层危机 ——程平源著《中国教育问题调查》序
呼唤当代中国的教育家 ——杨东平主编《新中国教育人物》序
遥望2030年的中国教育
什么是教育创新
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以人为本的教育
为生活重塑教育
促进教育创新
新教育和互联网精神
第二辑 变革的力量
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为什么是重要的
新教育:变革的力量
接续“学在民间”的香火
新东方上市的教育意义
在家上学:一种崭新的教育生长 ——李新玲著《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序
为教育换一条“跑道” ——陈怡光著《我家就是国际学校》序
潍坊教育:改革是一种境界
百年职校的五重价值
厦门平民教育的奇葩
温州的新公民学校
辽河·红海滩·魏书生
浙江上虞:用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
杜郎口传奇
青藏高原的吉美坚赞学校
阆苑奇葩:有根的农村教育 ——汤勇《做朴素的教育》序
第三辑 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
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
衡水中学为何如此暴戾
我为什么批评人大附中
毛坦厂中学是怎样的学校
旗帜鲜明地抵制超级中学
警惕“超级中学”恶化教育公平和教育生态
回应超级中学对素质教育的挑战
再谈“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的危险信号
第四辑 告别“虎妈”做“兔妈”
“虎妈战歌”:中国教育的哀歌
告别“虎妈”做“兔妈”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父母
输在了起跑线上
人格养成教育的失落
家长仍然有许多选择
确立平民教育价值取向
名人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再论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展现孩子的个性是家庭教育的终极使命
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我为什么反对“奥数”
警惕“全民‘奥数’”死灰复燃
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联系 ——《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序
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才?
教育的“矿难”和“醉驾”
教育要打一场“反恐战争”
第五辑 教育能改变吗
PISA上海第一的真相
叫一声老师太沉重
“三好生”制度向何处去
我看“穷人的教育学”
该不该取消“重点学校”?
校园里的男生和女生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与“寸步难行”
促进教育改革的五种力量
教育改革的“精神火种”
哪儿腐败,哪儿就需要改革
中国教育需要一场革命
教育能改变吗
第六辑 为智慧而教
千年教育:文明之火的照耀
重现的教育星空
怀念“过去的学校” ——王丽著《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序
诊断教育:学生的慧眼和社会学手术刀 ——郑也夫著《科场现形记》序
以色列教育:为智慧而教
教育创新,还是教育公平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纪行之一
创造力可以培养吗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纪行之二
战火中的教育英雄 ——2015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侧记
米歇尔·奥巴马
愤怒的王妃
阿富汗教育之母
从现在开始行动
自序 写作与改变
中国教育会好吗是2016年由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杨东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教育会好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