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阎学通教授2014—2017年的文章和媒体的采访报道。集中于讨论如何以奋发有为原则指导具体的外交政策。
内容简介
道义现实主义理论是用一个变量同时解释崛起国何以成功和霸权国何以衰败的理论。这个理论将国家的成败都归于政治领导的作用,也就是说,一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下降都取决于政府的改革开放能力。从国际环境角度讲,一国是否有战略机遇期也取决于政府的利用机遇的能力。该理论提倡以中国传统的王道思想为基础,结合全球化的现实国际情况,制定符合当今客观环境的崛起战略。
道义现实主义崛起战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提高战略信誉,为世界提供王道式的领导和通过提供国际安全产品扩大国际支持。
作者简介
编著者阎学通,1952年12月7日生于天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总编、《国际政治科学》总编;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
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
阎学通教授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中倡导科学方法论和预测国际形势的著名学者,2015年起被列入爱思维尔ESI“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依据开放的道义原则塑造崛起环境
第一部分 道义现实主义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恢复王道,重塑中国内政外交
道义现实主义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物质决定论”存在缺陷
“道义”与“现实主义”并不相悖
改革创新对大国崛起至关重要
为世界秩序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贯穿体系、国家、个人三个分析层次
道义现实主义外交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中国在世界不应争霸权而应争“王权”
借助先秦思想丰富国际关系理论
追求“王权”更注重权威而非权力
争取战略伙伴是中美博弈关键
中国应与韩国建立军事同盟
如何减少反对中国崛起的力量
崛起国应比霸权国更具道义
拓展新兴领域利益阻力更小
争取国际社会不反对中国崛起
“仁、义、礼”价值观超越“自由、民主、平等”
欧洲与东亚实力的此消彼长是引起世界权力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
“道义现实主义”认为,战略信誉是一国政府讲道义的核心,领导的类型决定了国家的兴亡
以国家利益评估对外政策效果
“黑天鹅现象”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警示
国关理论研究要能解释当前世界
现实主义理论靠实事求是得以发展
国际关系分析中的逻辑自洽
造词≠学术创新
国际关系学界的造词现象
研究靠“熬”而非靠“造词”
第二部分 世界权力转移与两极化
中美两极格局或2020年定型 中国需要盟友
预测是基于科学原理 未来还会有国家退欧
欧盟衰落速度可能更快世界“两极化”已经开始
两极格局,需要盟友 网络时代,开放为王
亚太已形成中美两极格局
美国认为中美实力并不对等
“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在变
“第三国因素”影响中美关系
两国将激烈争夺规则制定权
对华牵制政策,象征性大于实质性
中美在东南亚竞争将加剧
今年外交工作重点应放在周边
中美在拉大与他国的国力差距
中美关系:竞争加剧,“两极”格局渐成
亚太热点:南海和台海可能“深度交叉”
周边外交:“结伴”转向“结盟”不可避免?
现在谈“中国世纪”太早了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是全球性的
政治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中美在同时拉大和其他大国的差距
中美争夺战略伙伴
首脑会晤不能排除中美之间的摩擦冲突
预防性合作管控中美关系
没有冲突就没有合作
中美之间要制定好规则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不对抗,不冲突”
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
中美“假朋友”关系会更“假”
特朗普任期至今,如何评价他的对华政策?
特朗普执政,中美“假朋友”关系会变得更“假”
中美在贸易方面必有一战?
中俄“结伴”应对美国战略压力
中俄为何要结伴
结盟或不结盟都是手段,与意识形态无关
今后两极化格局与冷战时期有性质上的不同
第三部分 美国反建制主义与国际秩序的未来
反建制主义与国际秩序
未来世界谁主沉浮
为什么讨论国际秩序问题?
什么是国际秩序?
为何当前国际秩序不受欢迎?
哪些因素在改变国际秩序?
五年内国际秩序走向何方?
全球化的强化可能大于弱化
大国国际秩序观既要好听还得好用
区分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
中国应谨慎提出自己的国际秩序观
中美应建立和平竞争的国际秩序
特朗普当选及其国际影响
美国不搞TPP不见得对中国有利
特朗普不想承担警察的责任,但不愿放弃权利
从特朗普看精英治国与大众治国
2017,美国或制造最大“黑天鹅”
谁是“黑天鹅”存在争议新历史潮流正在兴起
欧盟离心失去样板地位 对外政策俄或更加大胆
台湾问题发展超出预期 朝核设施不排除遭轰炸
特朗普执政对中国崛起的影响
特朗普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美国
特朗普到底喜欢什么?
特朗普想要做一个划时代的总统
特朗普上台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华政策的影响
建立符合亚洲地区多样性的地区秩序
卡塔尔危机的根源在于中东地区多极化
中东地区矛盾的根源不是恐怖主义
特朗普改变美国同盟政策触发了卡塔尔断交危机
特朗普外交理念改变将深刻影响国际秩序
第四部分 道义现实主义的改革创新理念
改革能力影响国家实力
以外交创新实现民族复兴目标
奋发有为的中国外交大战略
中国正进行首次真正的民族复兴实践
树立国家形象的战略选择
中国外交改革创新应加大力度
中国须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中美两极化趋势明显
国力取决于开放程度
美对华政策基本稳定
政治领导力高低决定中国崛起成败
国际关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
政治领导能力的核心是改革能力
要培育中国的国际权威
应当减少经援,加大军援
中国外交应从回避冲突转向直面冲突
安全关系是最牢固的双边关系基础
大国外交调整滞后
东海和南海问题区别对待
东亚多边安全的困境
大国外交得区分敌友
从不结盟走向不区分敌友
大国利益得靠区分敌友的外交来实现
用“周边命运共同体”突破安全困境
中美可以避免直接战争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
策略效率决定战略环境
整体的“周边”比美国更重要
大国崛起需要周边国家支持
以邻国为重可避免过度拓展
“一带一路”工程需从邻国开始
中国应增加对外军事援助,减少对外经济援助
国际格局两极化趋势明显
中美实力缩小源于领导力不同
互联网治理要平衡自由与秩序
建立国际秩序要量力而行
避免外交概念泛化
亚投行将提升中国金融影响力
世界金融主导权再分配
走出去主力还是国企
第五部分 实事求是的崛起战略原则
中国崛起面临的安全战略挑战
外部威胁尚不足以颠覆中国崛起
“台独”将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紧迫问题
南海争端恐将持久化
朝核问题短期内难解决
减小国际反对力量是首要问题
中国周边外交正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东北亚:局势趋于缓和
东南亚:周边为外交突破重点
特朗普提供的战略机遇
“有重点地区”和“不要重点地区”
外交概念泛化有损世界理解中国
什么是概念泛化?
“新型大国关系”从有效到无效
什么样的关系不是“命运共同体”?
统一外交概念需要顶层设计
中国怎么可能用经济实力摆平一切?!
不愿意承认智商低的人,才会轻易相信“阴谋论”
菲律宾调整对华政策,根本不是为了“卖香蕉”
如果“经济惩罚”有用,为什么在文在寅上台前不起作用?
现在中美关系确实处于一个比较好的阶段
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不见得是害人,不能称之为“阴谋”
中国影响世界的另一面:中国价值观与世界主导价值观相互接近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战略关系而非交通设施
联通交通设施与改善周边战略关系无直接相关性
交通设施联通的政治作用由战略关系决定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
战略安全关系先行是“一带一路”成功的保障
把铁路建设认为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有点偏颇
“一带一路”必须要让中国经济受益
“一带一路”是设计好的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的原则是依靠市场和企业
交通基础设施只是“一带一路”合作方式之一
建设“一带一路”是一个动态、网状的过程
安保法给中日带来冲突的危险性
中国崛起战略和国际环境变化趋势
国际格局的变化由政治领导决定
国际规范的变化也可能是循环、倒退的
世界中心在向东亚转移
只有不断改革的制度才是正确的
中国崛起面临的内外挑战
中菲关系改善,东南亚战略布局现契机
杜特尔特面临的是政权安全问题
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将缓和
先易后难是个普世性的策略
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超过核竞争
网络秩序是“大国之重器”,是中美战略竞争的焦点
需要不同策略分别应对“无限的虚拟世界”和“有限的物质世界”
网络秩序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
中国的网络安全政策关键在“攻”不在“守”
2018年,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会有哪些新变化
论大国:“美国优先”未必走向孤立“印太战略”偏重经济竞争
谈周边:经略南海重在三个排序抗华心理印度大于日本
看未来:国际两极格局提供机遇控制拓展速度至关重要
附录
国际关系研究的“清华路径”
“清华路径”
被“上山下乡”运动改变
在伯克利打下学术基础
争议中的学者
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阎学通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