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民俗:以福州民俗为例

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民俗:以福州民俗为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以福州地区民俗为例,通过提炼、比较、分析、概括,旨在形成一种从问题出发对于民俗的审美阐释,研究“民俗美”其何以为美的内在依据及外部表现等问题。

内容简介

全书从审美文化的视阈研究民俗,将民俗置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从民俗审美的相关概念界说、民俗审美的发生等处着眼,用美学等观点观察、分析、研究民俗活动与民俗事象及其与美的关联,探析民俗的审美价值、审美特性以及民俗审美的构成等重要问题,力求另辟蹊径,以新的方式拓宽民俗研究的视野,弥补该领域研究的某些空缺。

本书适合读者有民俗学、美学、民间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各类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以及其他涉及民族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人员。

作者简介

作者郑新胜,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副研究员。曾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参与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相关课题研究;带领历史学专业学生参加"闽都文化专题"系列调研;参与《福州民俗文化述略》等著述的撰写;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闽都文丛”总序

前言

绪论

一、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三、研究的视角、方法与目的

第一章 民俗审美的相关概念界说

第一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实质

第二章 生命活动:民俗审美的发生

第一节 民俗审美的史前信息

一、从历史渊源角度看人类民俗活动的漫长进程

二、从审美的角度看人类审美的生成、发展及与民俗活动的关联

三、从考古发现的材料中进一步证实民俗审美的史前信息

第二节 民俗审美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审美

二、人文环境与民俗审美

第三节 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一、岁时节日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二、饮食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三、戏曲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四、民间工艺民俗审美的地域风格

第三章 民俗审美价值的探寻

第一节 民俗审美价值的内涵

一、民俗之美的感性形式

二、民俗之美的内在意蕴

三、民俗之美的功利特征

第二节 民俗中的“善”

一、中国传统美善论辨析

二、民俗趋“善”的本质追求

三、民俗中的“善”是审美之善

第三节 民俗审美价值的实现

一、民俗审美价值实现的条件

二、民俗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

第四章 民俗审美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合序整饬之美: 民俗审美的有序性与整饬性

一、民俗审美的有序性

二、民俗审美的整饬性

第二节 乐生悦情之美: 民俗审美的浪漫性与愉悦性

一、民俗审美的浪漫性

二、民俗审美的愉悦性

第三节 天人贯通之美: 民俗审美的神秘性与超越性

一、民俗审美的神秘性

二、民俗审美的超越性

第四节 神思兴象之美: 民俗审美的想象性与象征性

一、民俗审美的想象性

二、民俗审美的象征性

第五节 多元共生之美: 民俗审美的混融性与民族性

一、民俗审美的混融性

二、民俗审美的民族性

第六节 明德中和之美: 民俗审美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一、民俗审美的叙事性

二、民俗审美的抒情性

第五章 民俗审美的构成解析

第一节 主题与题材

一、主题

二、题材

第二节 模仿与取意

一、模仿

二、取意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一、节奏

二、韵律

第四节 色彩与线条

一、色彩

二、线条

第五节 材质与工艺

一、材质

二、工艺

余论 对民俗审美的再认识

一、民俗审美中的负面影响

二、对民俗审美的再认识——民俗审美的相对性与趋同性

三、民俗审美中的资源借鉴问题

参考文献

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民俗:以福州民俗为例是202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新胜。

得书感谢您对《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民俗:以福州民俗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方志与全域旅游:以宁夏为例 电子书
本书通过梳理宁夏地方志中的全域旅游资源,分析了地方志资源与宁夏全域旅游的契合之处,对宁夏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地方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与全域旅游开发相结合,能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全域旅游事业提供优秀文化支撑,能为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成果提供资料源泉,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地方志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 电子书
宗帅、赵伯衡编著的《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漫画民俗系列》通过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生活礼仪、食在有福、技艺传承、人生礼仪五个章节分别诠释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人物钟馗为原型创造了诙谐幽默的形象“钟小馗”,以一种轻松好玩的方式讲述中国民俗之趣。书中插图均由手绘水墨画完成,以创新的手法编排整理了我国的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宣扬传统文化价值并愿加以传承的诚挚之心。本书可以说是一本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
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电子书
阿兰·邓迪斯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民俗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俗学基本理论方面确立民俗阐释为民俗研究的最终目标,积极推动民俗的语境研究,扩大了民俗的范围;他在民俗学研究方法上融汇历史-地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方法;他在民俗学研究实践上对具体民俗事象往往做出异于前人的独到阐释。他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的民俗学发展有启迪意义。本书即是对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的论述。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