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社会工作实务做了全面的阐述,是一本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用书。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八章,主要对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社会工作的职业特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具体方法、常用模式、基本技能、主要领域和相关资源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以帮助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内容。
本书注重从操作层面阐述社会工作实务,除了必要的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外,着重分析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工作者、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高社会工作实务的品质。
作者简介
编者朱眉华,社会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系主任,现为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副主席、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等。
曾参与起草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并担任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福利政策等;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序言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 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 社会工作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一 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作用
二 几种主要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
一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
二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
三 社会工作与经济学
第四节 社会工作方法
一 直接服务方法
二 间接服务方法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职业特质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一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含义
二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途径
三 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一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需要职业的社会工作者
二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条件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一 社会工作的价值
二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第四节 社会工作职业守则
一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二 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
一 资格认证
二 香港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认证
三 中国内陆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认证
第六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 接案
一 接案前的准备
二 初次面谈
三 接案过程中的挑战
第二节 预估
一 预估的定义、特点与基础
二 预估的目标与内容
三 预估的方法
第三节 计划
一 介入计划的构成
二 服务协议的签订
第四节 介入
一 介入计划的实施
二 服务对象方面的介入
三 环境方面的介入
第五节 评估
一 评估的含义、分类及目的
二 评估的过程
三 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第六节 结案
一 结案的含义、目的及类型
二 结案带来的情绪反应及处理
三 跟进服务
第四章 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
第一节 个案工作方法
一 个案工作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二 个案工作的过程
三 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第二节 小组工作方法
一 小组工作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二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三 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第三节 社区工作方法
一 社区工作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二 社区工作的过程
三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第四节 社会工作行政
一 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与发展
二 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程序
三 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则与实施
第五节 社会工作督导、咨询与研究
一 社会工作督导
二 社会工作咨询
三 社会工作研究
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概述
一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
二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
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
四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
五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
第二节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产生
二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取向
四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方法
五 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反思与评论
第三节 行为治疗模式
一 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 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流程
三 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
四 对行为治疗模式的反思与评论
第四节 人本治疗模式
一 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背景
二 人本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
三 人本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则
四 人本治疗模式的主要方法
五 对人本治疗模式的反思与评论
第五节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一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具体方法
四 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反思与评论
第六节 家庭治疗模式
一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二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第七节 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一 自助小组模式
二 成长小组模式
第八节 社区服务模式
一 罗斯曼的非本土性
二 社区服务的提出
三 社区建设的推进
四 社区发展的规范化
第九节 赋权模式
一 赋权模式的兴起
二 赋权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 赋权模式的基本假设
四 赋权模式的实践原则
五 赋权模式的实务技巧
六 对赋权模式的反思与评论
第十节 叙事治疗模式
一 叙事治疗产生的渊源
二 叙事治疗的主要内容
三 叙事治疗的实务操作
四 对叙事治疗的反思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第一节 自我探索
一 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
二 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
三 自我探索与专业反思
第二节 会谈技巧
一 社会工作中的会谈
二 社会工作会谈的基本类型
三 会谈过程及技巧
第三节 建立关系技巧
一 专业关系及技巧运用的目的
二 建立专业关系的相关技巧及运用
三 服务于小组或社区的关系建立技巧及运用
第四节 讨论技巧
一 讨论及技巧运用的重要性
二 讨论问题的相关技巧及运用
第五节 影响技巧
一 影响及技巧运用的目的
二 影响技巧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第六节 活动策划
一 活动策划的内容
二 活动策划的主要步骤
三 小组工作的活动程序设计
四 社区工作的活动策划
第七节 评估技巧
一 社会工作评估的界定及功能
二 社会工作评估的类型
三 社会工作评估的流程
四 社会工作评估方法及工具
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
一 儿童的特征及需求
二 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 青少年的特征、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
一 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
二 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 残疾人的特征及需求
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妇女社会工作
一 妇女的特征、问题及需求
二 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矫正社会工作
一 矫正对象的特征及需求
二 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七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 社会救助的含义及救助对象的需求
二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八节 家庭社会工作
一 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基本假设及理论基础
二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九节 学校社会工作
一 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十节 医务社会工作
一 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 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十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
一 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特点及理论基础
二 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
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第一节 志愿者
一 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
二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家庭
一 家庭的含义及特征
二 家庭的功能
第三节 学校
一 学校的社会化功能
二 学校同辈群体
三 学校氛围与教室氛围
第四节 社区
一 社区的含义
二 社区的类型
三 社区参与
第五节 重要他人
第六节 社会组织
一 社会组织的内涵及特征
二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及问题
三 中国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七节 政府组织
一 政府组织的定义及组成
二 政府组织的特征与职能
三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八节 社会政策
一 社会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二 中国社会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眉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