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

岁月沧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北大名教授钱理群十年心血之作。带你重新认识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等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心灵。

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总序

1949—1980: 沈从文的坚守

一、沈从文为何自杀?

二、沈从文怎样找到自己的生命和“新社会”的契合点,作为联结的通道?也就是说,他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又“坚守”自己的基本立场,从而形成了他的“新思想”?

三、努力适应后的沈从文又遭遇到了怎样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闷?

四、沈从文遭遇到了怎样的文学困境?

五、沈从文如何在痛苦挫败生活中,把生命支持下来,并获得新的价值?

1949: 废名“上书”

一、“得之矣”的欢欣:认同与拥戴

二、谏言:认同下的不同与担忧

1951—1970: 赵树理的处境、心境与命运

一、赵树理身份的三重性与暧昧性

二、1949年后的赵树理

1952—1969: 读王瑶“检讨书”

一、“检讨书”的历史形成(1942—1950)

二、“洗澡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2)

三、反胡风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5)

四、“拔白旗运动”中的王瑶检讨书(1958)

五、“文革”期间的王瑶“检讨书”(1969)

1953—1974年间的梁漱溟

1957—1959: 郭小川的命运起伏

一、郭小川的典型性

二、郭小川在1957年

三、郭小川在1959年

四、不是结束的结束

邵燕祥: 一个知识分子的死与生

一、“我死在一九五八”

二、精神迷误的伏线是怎样埋下的

三、“脱胎换骨的改造”:这回是真的“死”了

四、因为心还没有死:《小闹闹》的风波

五、坚守中的迷误

六、跪着的“造反”

后记

岁月沧桑是2018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作者钱理群。

得书感谢您对《岁月沧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