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分工与分配

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分工与分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基于分工这条主线展示作者对经济学的理解。

内容简介

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经济学展开了自己的论述。就本书来说,首先,从经济主体出发,探讨了经济主体的供给与需求、经济理性,并介绍了自给自足经济的特征;其次,从自给自足经济拓展到分工经济,论述了分工的原因、形式,交易成本对分工的影响,以及分工媒介货币的功能、货币需求、货币信用,和金融服务对分工的作用;再次,将视野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分工,阐述了企业内部分工的组织、企业的产出、雇佣均衡、失业和产业集聚;最后,考虑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衡量、经济效率的改善、生产禀赋提升、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周期,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非生产、垄断、贸易保护存在的经济意义,以及超级生产着对分工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朱昕炤,1969生,天津市人,1989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天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并在领域内取得一定成绩。对经济学的兴趣源于金融危机时期,之后持续阅读了一些经济学书籍和文章,借鉴自己工科背景中的一些思考方法,有了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经济主体

一 从微观到宏观

二 经济主体的供给特征

三 消费者选择

四 经济理性

五 自给自足经济

第二章 分工与交易

一 比较优势

二 最小分工系统

三 一般分工系统

四 非线性产出条件下的分工

五 需求弹性对生产的影响

六 不同质产品的分工生产

第三章 交易成本

一 交易成本

二 交易成本对分工的影响

三 商人的意义

四 汇率均衡和贸易平衡

第四章 货币

一 货币的功能和货币的本质

二 货币需求

三 货币信用

四 金融服务和利率均衡

第五章 企业与雇佣

一 企业内部分工的组织

二 企业的产出

三 雇佣均衡

四 失业

五 产业聚集

第六章 经济发展

一 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

二 经济效率

三 生产禀赋提升

四 人口

五 经济周期

第七章 经济伦理

一 非生产性禀赋

二 垄断

三 贸易保护

四 超级生产者

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分工与分配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昕炤。

得书感谢您对《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分工与分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航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与创新研究 电子书
紧扣航空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旨在推动航空经济的加速发展。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机理——基于分工视角的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城市产业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撇开行业的特殊性,从更为一般的角度来研究各产业区位选择和再区位的过程和特征,寻找出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出其表象下面本质的原因和机理,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逻辑 电子书
总结和梳理我国经济微观主体自主发展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国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 电子书
本书利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S),研究了我国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动态变化,分析了主要税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增值税、消费税其他间接税主要表现为累退性特征,个人所得税为累进性税收,而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取决于税负归宿。总体看,我国税收制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的逻辑 电子书
从经济学视角出发,阐述数字经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