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内容简介

《西方美学史》(七卷本)是由我国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蒋孔阳教授和朱立元教授对西方从古希腊到当代两千多年美学发展的历程做的全方位梳理,丛书体系宏大、史料丰富、视角新颖、结构缜密,堪称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最为完备的西方美学通史。本次出版是在十年前版本上修订的新版,除修订了大量文字、补充了十年来部分国外最新资料外,丛书作者、美编、编辑还赴世界各地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第一手图片,制作成精美插图插入书中,本套丛书集趣味性与专业性、阅读性与资料性于一体,既适合人文学科专业的读者阅读,又适合对美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册分二编共二十章,内容涉及:表现主义美学;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布洛、闵斯特堡的心理学美学;艺术科学论和文化艺术史美学;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英国形式主义美学;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学美学;语义学美学;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英美新批评派美学;符号论美学等。

作者简介

作者蒋孔阳(1923.1.23-1999.6.26),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第四届副主席,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上海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论

第一节 美学的主导倾向

第二节 美学主潮之一:现代人本主义美学

第三节 美学主潮之二:现代科学主义美学

第四节 两大主潮的历史性对立

第五节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走向

第一编 现代西方美学的形成初创时期

引言:20世纪初期西方美学的新变

第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

第一节 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

第二节 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艺术理论

第三节 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

第四节 卡里特表现主义的美与审美理论

第二章 桑塔亚那的自然主义美学

第一节 批判实在论的“存在—本质—心灵”三分法

第二节 “美是对象化的快乐”

第三节 “艺术是意识到自己目的的创造性的本能”

第三章 布洛、闵斯特堡的心理学美学

第一节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第二节 闵斯特堡的“孤立”说

第四章 艺术科学论和文化艺术史美学

第一节 艺术科学论和文化艺术史美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玛克斯·德索的艺术科学论

第三节 沃林格的艺术理论

第四节 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美学

第五节 斯宾格勒的文化历史哲学美学

第五章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第一节 以“绵延”为核心概念的生命哲学

第二节 直觉主义的艺术观

第三节 笑、滑稽、喜剧和悲剧理论

第六章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贝尔的美学假设:“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观

第七章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及概况

第二节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第三节 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美学

第四节 特尼亚诺夫的文学演变观

第五节 普洛普的童话结构形态理论

第八章 精神分析学美学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美学思想

第二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

第九章 语义学美学

第一节 语义学美学形成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理论

第二编 多元展开时期

引言:30—50年代西方美学的全面推进与深化

第十章 分析美学

第一节 分析美学的产生和流传概况

第二节 摩尔和艾耶尔对分析美学的贡献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理论

第四节 韦兹的美学取消主义

第五节 肯尼克对传统美学的两点批判

第六节 麦克唐娜的艺术和批评理论

第十一章 现象学美学

第一节 现象学哲学、美学的发生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英伽登的艺术本体论、审美认识论与价值论

第三节 杜弗莱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

第十二章 存在主义美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美学形成的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雅斯贝尔斯的艺术美学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

第四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

第五节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美学

第六节 加缪的“荒谬”说艺术理论

第十三章 布拉格学派的美学

第一节 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罗曼·雅各布森: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桥梁

第三节 穆卡洛夫斯基的艺术符号学理论

第十四章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

第一节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第二节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理论

第三节 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第四节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第五节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新批评”理论

第六节 韦勒克的作品结构理论

第十五章 新托马斯主义美学

第一节 新托马斯主义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马利坦的神学美学

第三节 吉尔松的新托马斯主义绘画美学

第十六章 符号论美学

第一节 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的艺术哲学

第二节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

第十七章 实用主义美学

第一节 杜威的“艺术即经验”论

第二节 刘易斯、佩珀等人的实用主义美学观

第十八章 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

第一节 新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对美学学科的新划分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美、艺术和艺术史论

第十九章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考夫卡的“完形”理论

第三节 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

第四节 迈耶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五节 埃伦茨韦格精神分析学的格式塔美学思想

第二十章 前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一节 前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概说

第二节 卢卡奇:物化、总体性与现实主义美学

第三节 葛兰西的文化美学思想

第四节 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与技术主义艺术理论

第五节 阿多诺:现代性批判与否定的美学

第六节 马尔库塞解放的想象与新感性美学

第七节 布洛赫的乌托邦美学

第八节 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美学

第九节 列斐伏尔走向“总体的人”的新浪漫主义美学

第十节 费舍的新现实主义美学

本卷人名译名对照表

俄文人名译名对照表

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是201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立元。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美学(第2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二辑。
中国美学(第5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五辑。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
中国美学(第8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八辑。
美学基本 电子书
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动态)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导引、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