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内容简介

马克思认为,教育包括精神教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其中综合技术教育是重点。综合技术教育既继承了启蒙精神,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批判了现代性的弊端,试图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的教育目标是双重的,它既要恢复人的自由个性,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自由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自由丧失问题;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人格分裂及其意义丧失问题。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具有范式转换意义,在理论上,它使教育哲学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在实践上,它直面了社会理性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强调了科技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本书将题目严格限定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目的就在于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梳理和廓清如下问题:即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有,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最能够代表他的教育思想的应该是什么?最后,为什么这种教育思想对于马克思而言最具代表性,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作者力图聚焦于马克思独特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方式来呈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是202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田毅松著。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资本时空属性思想研究(英文版) 电子书
秉持“文本是研究之本、实践是创新之源”的研究理念,既注重历史地分析马克思对资本时空属性思想的系统论断及其发展,也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辩证地透视资本时空扩展对当代世界与中国时空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应对之策。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语言转向”这一时代主题和研究范式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批判性话语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现实反思及发展诉求、理论依据、分类与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体系建构。旨在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话语路径研究 电子书
本书沿着“走近葛兰西、辨析葛兰西、走出葛兰西”的研究路径,在评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尝试性提出了“WWWH话语领导权”理论和“弹性边界三阶论”,并在当代国际政治交往语境中运用葛兰西思想分析比较了中国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话语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话语,是一种“西为中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尝试。
思想模型与政策变迁:以草原政策及其变迁历程为研究对象 电子书
本书以草原政策及其变迁历程为案例,整合出用思想模型解释政策变迁的一种思路。思想模型是人为了理解外在世界而构造的内在映像,其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话语和预期行动。本书的案例分析表明,正是来自国家的思想模型型塑了草原政策,也成为引起政策辩论的根源,这源于国家提供的思想模型挤出了蕴含着本土知识的地方性。在“现代”时空下,草原政策必然要介入草原。调整思想模型是草原政策能够造福于草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