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

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世纪文学底层叙事研究,揭露话语覆盖,开辟精神空间。

内容简介

底层叙事是新世纪文学的重要景观,本书以新世纪以来小说叙事中的都市底层书写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读,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理论研究,梳理当代中国都市社会底层群体自我意识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而揭露各种强势言说对底层社会的话语覆盖,为都市底层群体精神空间开辟新的门户。本课题不仅限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将其提升到文学理论层面,探讨这一群体的精神权利自觉和自我意识表达的发生过程。对底层叙事意识的革新、叙事内容的深化、叙事伦理的建构进行研究,将对我国新世纪文学创作产生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底层叙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度。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上编 底层文学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底层文学的兴起

第一节 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底层”

第二节 西方理论对底层文学的阐释及底层文学引起的理论讨论

第二章 底层文学的特征及评价

第一节 “讲”述底层故事

第二节 底层人物形象分析

第三节 底层文学的历史性反思与评价

第三章 底层的边缘性与主体性

第一节 底层身份自我确认的矛盾

第二节 底层的弱势言说

下编 底层文学作家作品分析

第一章 底层视域与底层图景的展开

第一节 星星之火

第二节 冰山一角

第三节 多重旋律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曹征路

第二节 王祥夫的底层小说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郑小琼与打工诗歌

第二节 余秀华:底层书写的权力

第四章 “非虚构”作品

第一节 梁鸿与《中国在梁庄》

第二节 体验的现场

第五章 当代作家底层意识的凸显

第一节 贾平凹

第二节 王安忆

第三节 刘震云

第四节 刘庆邦

第五节 孙惠芬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新。

得书感谢您对《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非自然叙事.当代叙事理论译丛 电子书
本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为非自然叙事研究的系统化,即厘清非自然理论概念,回溯非自然叙事历史,采用多理论视角进行具体文本的批评阐释,展现出对非自然叙事研究的深入思考。第二个层次为内容的全面性,即分别从纵向(跨时代)、横向(跨文化)和综合(跨文类与跨思潮)的角度进行非自然文本的广泛呈现。该书呈现了不同国家非自然叙事的历史,尤其关注非自然叙事出现的广泛性和自发性。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电子书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动物生态文学与神秘叙事编、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化观念编。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幼儿文学教程 电子书
本书分为基础理论和主要文体上下篇,介绍了幼儿文学概述、幼儿文学的接受主体与文学创作、幼文学的阅读指导、儿歌与幼儿诗、幼儿童话与幼儿寓言等内容。
明清小说伦理叙事研究(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入古典叙事学领域,评价中国古典叙事作者与批评者在“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方面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