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注解伤寒论》系金代成无己对汉代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的注解。该书成书于1144年,是现存早的《伤寒论》全注本。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书中列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证候,计397法,113方。在每条之下,成氏结合自己临证心得,本《内经》之旨,进行注释。其所采用的“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研究方法,堪为后世以经释论的典范。

《注解伤寒论》既保持了仲景《伤寒论》之原貌,又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因此,是学习中医的重要读本。此次重刊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章节目录

新刻伤寒论序

刻伤寒论序

注解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伤寒论序

宋刻伤寒论敕文

图解运气图

卷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方六道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方二十八道

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方一十九道

卷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方十道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

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方一十五道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方五道

卷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三方一道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方四道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卷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

卷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方二十五道

方剂索引

注解伤寒论是201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仲景。

得书感谢您对《注解伤寒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伤寒论临证发微 电子书
本书设“原文”“发微”“医案医话选”三个栏目。原文篇保留原文顺序,让读者体会仲景设置诸条文之深意。发微篇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熔冶了寒温两派的相关学说。此外,大量引用近代、当代的临床实际经验,用以验证、阐明过去认为难以理解或有歧义的某些证候;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研究及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对比,对一些方药的基本功能、配伍理论提出新的看法。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伤寒论》临证实践录 电子书
全书总结了崔老五十余年运用《伤寒论》之心得与经验,务使伤寒理论与临证经验融会于一,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施于临床,崔老将数十年学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自己的临床思路进行归纳与演绎写成此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经方爱好者、中医药科研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伤寒论》与病位病性辨证 电子书
刘宝厚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病位病性辨证”,是作者通过对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运用提出来的。这一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又涵盖了传统八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达到了全面、准确、精炼、规范的目的和要求,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本书主要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病位病性辨证的关系作一梳理,即从病位病性辨证的角度来解析
中医内科与《伤寒论》经方速查 电子书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中医治肺病重在“宣畅气机”,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肺痈、肺胀、肺痿。第二章中医治心脑病重在“调理”,包括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痉证、厥证、痫证、癫狂、郁病、不寐、痴呆、脑瘫、多动症、抽动症、颤证、痿症。第三章中医治消化道疾病“以通为补”。包括痞满、呃逆、呕吐、噎膈、胃痛、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泄泻、痢疾、霍乱。第四章中医治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要在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系统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本书考辨探微,钩沉索隐,不落窠臼,论述独到,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入地挖掘阐释《伤寒论》中的难点、疑点、重点,同时对《伤寒论》展开前所未有的铺叙,突出其历史性、传承性与学术性,其主旨是回归原典。本书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