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六讲

海子六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张清华为纪念海子逝世三十周年所作的一个系列文章。

内容简介

作者分别从海子创作的背景、海子诗歌的精神现象学特征、海子诗歌的母体与美学根基、海子诗歌中的感性与身体、海子的文化写作与元写作等六个方面对海子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梳理,尤其对海子诗歌中的意象与西方哲学的深层关系作了深入探究,这有助于读者把海子的创作与西方世界的精神版图有一个清晰的勾连和理解。

本书另外还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是关于海子与骆一禾的比较文章,一篇是关于海子抒情诗的辨析,还有一篇非常实用地给出了海子诗歌的具体读法。这三篇附录与六篇讲稿一起,为读者靠近和理解海子的创作世界,打开了更宽敞的一个通道。

作者简介

作者张清华,男,1963年10月生于山东博兴。文学博士,曾任教山东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文学评论与理论著作10余部,发表文章3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文前插图

自序

第一讲 一次性写作,或伟大诗歌的不归路:解读海子的前提

小引或说明

一、一次性写作,或作为“人本”的诗歌

二、创世纪、神的言说,或者词语的还原

三、时空问题,伟大诗歌的不可解读性问题

第二讲 以梦为马的失败与胜利、远游与还乡:海子诗歌入门

小引

一、我是谁,为何“以梦为马”

二、返回本源:穿越、远游与还乡

三、定命论者的旨归:太阳、烈火、法厄同

第三讲 疾病、疯狂、青春、死亡: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海子诗歌

小引

一、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病的忧郁

二、如何表现忧郁与死亡,陌生美学的建立

三、幻觉与错乱:死亡的直接表现及分析

第四讲 村庄、土地、大地、原乡:海子诗歌的基本母题与美学根基

小引

一、土地的彰显:从伦理学到哲学

二、村庄与土地:作为生存的归所与象喻

三、作为本源之物:大地归所召唤生命“还乡”

四、作为美学根基的大地或者原型

第五讲 “在燃烧的太阳和酒精中心”:海子诗歌中的感性、身体与情欲

一、悲剧与酒神:海子诗歌中的感性迷狂及哲学渊源

二、身体的解放:感性、欲望及其隐喻转换

三、爱与死:怨念、黑暗与爱的极致形式

第六讲 “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圣书”:海子的文化写作与元写作

小引

一、“击鼓之后”:文化主题写作的影响来源

二、“在春天再次怀孕”:向着感性与生存

三、“一只嘴唇摘取另一只”:关于艺术与元诗的对话

附录一 黑暗的内部传来了裂帛之声——由纪念海子和骆一禾想起的

附录二 谈海子的抒情诗

附录三 海子的读法

“农业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980年代与海子“伟大诗歌”的构想

“只有伟大的精神病患者才能看见世界的本源”

后记

海子六讲是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清华。

得书感谢您对《海子六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第六号银像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建党百年主题剧本合集,包括两个剧本《山鹰高飞》《第六号银像》。《山鹰高飞》讲述了中国红军第一位飞行员龙赤光,英勇就义,而一群大别山的少年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为“列宁号”飞机送“油”之路。他们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怀着赤胆童心,机智勇敢地谱写出一曲少年的革命之歌。《第六号银像》以珍藏在安徽旌德的马克思第六号银像为线索,讲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抛洒热血,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
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全六册) 电子书
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写给孩子的系列科幻作品,一套从刘慈欣众多作品中选取出来的适宜少儿阅读的精品力作。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
何夕科幻精品系列(全六册) 电子书
本套装共收录何夕作品中超经典的25篇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