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介绍学史入门方法的著作。
内容简介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是一部介绍学史入门方法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名师为主的当代杰出史学家的学史入门文章,内容涵盖断代史、专门史、考古等各个史学领域的入门方法,也有很多位史学家的治学体会,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而具体。
作者简介
作者皮庆生,江西新干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民间信仰、礼制和文献学史,授课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如历史文选、史料学等)、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在《文史》《历史研究》《台大历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作为《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料,2008)。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我对历史学的几点思考
一、引言
二、什么是历史学
三、如何研究历史
四、大学历史学专业学什么
五、我的求学经历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为例
一、治学经历
二、居延考古
漫谈历史学习
一、关于历史本身
二、历史的作用
三、怎样学好历史
1. 在大学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应该学好
2. 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
3. 行万里路
4. 要了解现状,了解中国国情
5. 要读万卷书,但也要咬文嚼字
历史地理学漫谈
一、求学经历
二、工作经历
三、专业爱好
四、专业认识
五、做学问与做人
我的求学经历与治学体会
一、前大学时代的历练
二、大学:走上学术之路
三、教学相长
四、如何研究世界史
灾荒史研究漫谈
一、走上治史的道路
二、历史的解释:灾荒史的视角
我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误打误撞”
二、读书与思考
三、努力与天分
四、成功与不足
史学研究的学术人生
一、学术大师及相关阅读书目
二、历史学的学术志业与人文修养
三、历史学的基础训练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法
读书与治学
一、夯实基础、视野开阔
二、专业学习:读最必要的书与泛读
三、超越功利的兴趣
四、学贵创新
兴趣、阅读与研究
一、为兴趣而读书
二、研究型学习:夯实基础与勤于思考
三、问题探究:竭泽而渔与实事求是
四、体会与感悟
读书与人生
一、书和那年月
二、走上学术之路
三、治学心得:由经学入史学,其史学可信
四、读书是为了做少数人——以钱穆为例
谈谈我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体会
一、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研究
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研究
三、感想与遗憾
学习史学的门径
一、倾听和虚心
二、历史学的门径
1. 发现证据
2. 破译密码
3. 洞察原理
4. 提升智慧
史学的锐气与底气
一、大学经历与体会
二、开阔视野、扩充知识、志存高远
三、思想能力的培养与史料的收集功夫同样重要
四、选题要有眼光和前瞻性,也要注意探索新方法
历史是什么
一、过程决定价值
二、个人经验中的史学
1. 谈姓氏
2. 谈行辈
3. 谈民族
三、历史即记忆
1. 个人的历史
2. 国家的历史
学史的基本问题
一、学术定位
二、基础知识与前沿问题之间的张力
三、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四、时间与效率的关系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皮庆生。
得书感谢您对《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