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思想史

汉代文学思想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两汉文学思想的专著,至今仍是相关领域的经典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两汉文学思想的专著,“力求给有汉四百二十六年文学思想予以较全面之推阐与较中肯之评价,一则以重新评价西汉中叶经学隆盛期之文学思想、两汉之转折期之文学思想与东汉末年变革期之文学思想为重点,以显其隐奥,以示其流变”。在撰写方式上,本书没有采取通常的按时间排列作家作品的方式,而是将“史”与“专题”的研究相结合,以在广度和深度上适应“思想史”的研究要求。至今仍是相关领域的经典专著。

作者简介

编者许结,笔名解之,1957年1月12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桐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赋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兼任洛阳辞赋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赋学》主编、《辞赋》编委会主任、《中华辞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论著有《汉代文学思想史》《中国辞赋发展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插图

代序

绪论

第一章 肇造期

第一节 楚声兴隆与衍解

一 楚声兴汉与南北文化大势

二 楚声洋溢中的创作思想

三 楚声兴隆与衍解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黄老之学与汉初文风

一 黄老学派与文学思想状况

二 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三 简朴守真的文章风格

四 进取与幽怨的双重心态

第三节 论说文的政教思想

一 汉初文学政教思想辨析

二 治世之言与痛世之悲

第四节 《诗》学的微言大义及其致用精神

一 三家诗遗意述略

二 美刺与致用

第五节 《淮南子》对汉初文学思想的推阐

一 自然和谐、恬愉虚静的文道观

二 文不胜质、素朴尚用的文用论

三 愤中形外、以神为主的艺境

四 中有本主、游心无穷的情感

第二章 鼎盛期

第一节 藩国地域文学向宫廷统一文学转化

一 藩国地域文学

二 宫廷统一文学

三 对文学转化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囊括天人的大文化态势

一 大文化中的政治、艺术、文学

二 董仲舒文学思想概述

三 天人合一与文学性情

四 阴阳五行与礼乐秩序

五 《公羊春秋》学与文学尚用

六 神人以和的深意及其悖谬

第三节 义尚光大的赋体文学观

一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

二 “讽谏”与“尚美”

三 蕴涵于创造中的文学自立意识

第四节 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学观

一 博采整合的大美思想

二 叙事写志的致用观

三 感于哀乐的真情观

四 对《陌上桑》主题思想的阐释

第五节 实录与爱奇:《史记》文学

一 畸人的现实之梦

二 时代的孤愤之情

三 以人体天的文用之本

第六节 《毛诗序》与汉代诗学批评形态

一 《毛诗序》的文化精神

二 情志合一的诗歌发生说

三 六义与政教美刺

第三章 转折期

第一节 经学思潮与摹拟文风

一 经学困境中的摹拟文风

二 摹拟文风下的消极思想

第二节 文化衰变对文学思想转化的促进

一 从《梁》、《公羊》争统看刘向文学思想倾向

二 刘歆倡导古文经学的思想突破

三 《七略》中的诗赋文体观

第三节 以扬雄为代表的两汉之际

一 两汉之际变革中的文化思想

二 辞赋创作的三大系列

三 双重主旨的文学思想体系

四 对东汉文学思潮形成的积极影响

五 桓谭的“丽文”“新声”

第四节 汉赋流变与儒道思想

一 汉赋流别与儒道渊源

二 汉赋二体与儒道绌补

三 汉赋分期与儒道演变

四 儒道思想与汉赋审美

第四章 中兴期

第一节 儒士文化与文学的复兴

一 儒士文化昌盛之背景

二 儒士与文学的复兴

三 中兴期文学思想倾向及内在矛盾

第二节 谶纬氛围中神学与文学之关系

一 经学的衰落与神学、文学的合流

二 礼乐教化意识的笼罩

三 神人悬惑中的文论走向

第三节 疾虚求真:《论衡》文学思想的主旨

一 王充文学思想的文化基础

二 多层次虚妄的廓清

三 “真美”内涵之解剖

四 “真美”观的渊承及影响

第四节 班固论文尚雅崇实的理论建树

一 文学与尊汉

二 尚雅崇实与现实功利

三 史学批评的文学透视

第五章 衍变期

第一节 儒道绌补催发文学观的衍变

一 进退交互的人文心态

二 立足廊庙而企望山林

三 自然为本与政教为用

四 玄儒文风和艺术主体

第二节 王逸与汉代楚辞学

一 汉代楚辞学大势鸟瞰

二 王逸的楚辞评论

三 楚风复炽的时代意义

第三节 政治、宗教对文学思想的影响

一 政治集团与文学

二 宗教信仰与文学

第六章 觉醒期

第一节 文士的兴起与文风的扭转

一 文士群兴起的思潮风尚

二 文士个体自觉与文学觉醒意识

三 蔡邕文学观在当世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社会批判思潮下的文学倾斜意识

一 文学的批判功用

二 理性与现实的矛盾

三 名实、本末、才性与文学自觉

第三节 诗学的会通与拓展

一 诗学的会通与政教理论系统

二 诗学的拓展表现了当世文学观

第四节 汉末诗潮的情感表现

一 人生情感的曝光

二 表情理论的构成

第五节 建安文学——汉代文学思想的终结

参考书目

原版后记

重版后记

汉代文学思想史是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许结 编。

得书感谢您对《汉代文学思想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欣赏 电子书
文学欣赏是高职院校公共素质课教材,主要针对刚入学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中外文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本书由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成稿前已经在学校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全书分五个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学及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史 下册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发展情况,从历史语境入手,探讨人们文艺观的社会成因和思想、学术背景,剖析本时期所产生的文艺范畴的观念内涵,并绎理文艺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翻译文学导论 电子书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外国文学 电子书
本书按时期将内容划分为:16世纪及以前的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及以后的文学,收录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