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特色小镇研究:产业与空间融合,城市产业社区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特色小镇代表性案例研究的形式,回顾总结特色小镇制度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创建历程和经验成效。受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启发,本书把特色小镇看作是一个经济社会主体多样性、自组织并通过学习来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获得成长性的复杂系统,产业和空间是其两大核心要素,创造性的提出“城市产业社区”的概念,探究特色小镇融合集成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三大平台功能的机制,深入诠释特色小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举。本书选取长三角区域若干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特色小镇展开案例分析,这10家特色小镇分别是杭州的玉皇山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艺尚小镇,诸暨的袜艺小镇,常州的石墨烯小镇,苏州的苏绣小镇、智谷小镇,上海的东方美谷,安徽的三瓜公社小镇。其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石墨烯小镇、智谷小镇是科创小镇,袜艺小镇、苏绣小镇、艺尚小镇、东方美谷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尚小镇,基金小镇是新兴服务业小镇,三瓜公社小镇是乡村振兴小镇。这些小镇的产业与区位各有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举措也各有各的高招。本书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人才吸引、产业培育的过程,突出特色小镇建设给所在区域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按照“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段的大致格局,抓住小镇创建前后的变化,分析特色小镇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城市产业社区“三生融合”的创业创新环境举措,以及城市产业社区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应成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委会
总编简介
总编单位简介
新中国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总序)
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的精致美丽窗口(代序)
第一章 特色小镇的实践探索
一 特色小镇的建设背景
(一)特色小镇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我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三)特色小镇是我国积极拥抱新科技革命成果的重要舞台
二 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
(一)特色小镇从浙江起步
(二)浙江的特色小镇模式引起中央的重视
(三)特色小镇在全国的星火燎原
三 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一)浙江的特色小镇政策
(二)中央层面的特色小镇政策
(三)其他地区的特色小镇政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市产业社区视角下的特色小镇
一 特色小镇的理论探究
(一)产业空间组织
(二)创新平台
(三)治理机制
(四)区域发展模式
二 产城人文融合的城市产业社区
(一)产业社区
(二)英国King’s Cross创意社区
(三)硅谷高科技产业社区
三 城市产业社区的新供给机制
(一)城市产业社区价值创造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特色小镇创造新供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梦想小镇:成就梦想的创业创新生态圈
一 梦想小镇旧貌换新颜
(一)八百年古镇孕育新生机
(二)清晰的功能定位只为有梦想的你
(三)“技术+服务+资本”浑然一体的板块布局
(四)目标明确步步为营
(五)小镇大事记
二 梦想小镇缘何换新颜
(一)在小镇内部打造有机分工的创业创新生态小系统
(二)小镇与周边形成有机分工的产业生态大系统
三 “引进来+走出去”寻更大的梦想
(一)以梦想小镇法国村为载体,打造中法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汇聚地
(二)依托浙江大学校友资源,打造企业总部集群
(三)打造沪杭创新中心,积极接轨上海整合全球科创资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云栖小镇:与未来同行
一 云栖小镇蝶变
(一)云栖小镇的过往
(二)小镇建设探索
(三)云栖小镇大事记
二 开发区的华丽变身
(一)政府篇
(二)新资本篇
(三)产业篇
三 云栖小镇的科技创新生态
(一)创新牧场
(二)产业黑土
(三)科技蓝天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昆山智谷小镇:阳澄湖畔的创新极核
一 昆山智谷小镇前世今生
(一)昆山智谷小镇发展历程
(二)昆山智谷小镇发展大事记
二 昆山智谷小镇奏响创新“协作曲”
(一)打造科技园区,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阳澄湖科技园
(二)打造大学校区,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昆山杜克大学
(三)打造创意社区,营造品质生活空间——大渔湾风情社区
三 “智”存高远打造创新“强磁场”
(一)创新之魂:形成要素资源融合的创新新优势
(二)开放之门: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的创新新格局
(三)活力之源:构建宜居宜业的创新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石墨烯小镇:西太湖畔的未来碳谷
一 石墨烯小镇缘起
(一)石墨烯登临西太湖
(二)石墨烯小镇发展大事记
二 石墨烯产业生态进化
(一)孵化培育石墨烯产业
(二)石墨烯小镇创建关键举措
(三)创业创新生态演进
三 领创烯时代共创碳未来
(一)石墨烯创新中心赋能创新链、产业链协同
(二)区域协同、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山南基金小镇:山中飞出金凤凰
一 山南基金小镇的发展历程
(一)1993~2006年的杭州陶瓷品市场阶段
(二)2007~2009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
(三)2010~2014年的文化创意+金融产业发展阶段
(四)2015年之后依托基金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
(五)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发展大事记
二 山南基金小镇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小镇形成了较强的资源集聚效应
(二)小镇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小镇树立了广泛的国际认同
三 山南基金小镇的创建做法
(一)区位的选择
(二)环境的打造
(三)配套的跟进
(四)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艺尚小镇:未来设计之都
一 衣裳到艺尚
(一)发展历史
(二)艺尚小镇大事记
二 走向设计之路
(一)三管齐下聚人才
(二)服务支持体系
(三)时尚产业的创业创新生态
三 将杭州设计带向世界
(一)数据赋能提高生产率
(二)国际秀场展风貌
(三)跨境电商助力出海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袜艺小镇:再亮“国际袜都”新航标
一 破立之间迸发转型发展新活力
(一)袜业困境
(二)袜艺小镇大事记
(三)袜业新生
(四)大唐镇新风貌
二 重构袜业,重塑大唐
(一)政府篇
(二)产业篇
(三)袜艺生态篇
三 “国际袜都”新航标
(一)互联网资源对接促使商业贸易模式转型
(二)袜子是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东方美谷:专注美丽健康产业
一 “东方美谷”到底是什么
(一)从农业产业园到高新技术产业园
(二)东方美谷是什么?
(三)东方美谷大事记
二 “东方美谷”行动策略与体系构建
(一)定位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再提升
(二)特种行业监管创新和政策扶持
(三)平台化推进的产业支撑体系
(四)强强联手的品牌之路
三 “东方美谷”的未来
(一)核心承载区战略
(二)美丽健康产业之城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苏绣小镇:秀出发展新空间
一 苏绣小镇的历史与今生
(一)发展历史
(二)苏绣小镇大事记
二 “秀出”“四高”建设标准
(一)高标准统筹规划设计
(二)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三)高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四)高质量践行三生融合
三 “秀出”特色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多元合作机制
(二)聚焦特色产业,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三)强化政策保障,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四)加大宣传推介,提升对外品牌形象
(五)立足以人为本,汇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三瓜公社:构筑城乡融合的支点
一 三瓜公社关于文化、村落和扶贫的故事
(一)三瓜公社简介
(二)关于文化的记忆
(三)土地、村落和扶贫的故事
(四)三瓜公社大事记
二 以产业融合促乡村再造的“三瓜”实践
(一)特色兴村: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二)农民合作:走出合作脱贫之路
(三)互联网:乡村发展新推手
(四)产业融合:走出独特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之路
三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支点的几点启示
(一)阻止乡村衰败,实现乡村振兴,“人”的回归是关键
(二)留住乡土人才、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是条件
(三)重塑乡村功能,促进农村发展,遵循规律是前提
(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城乡融合,搭建支点是要害
第十三章 特色小镇建设的总结与展望
一 特色小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一)特色小镇是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色小镇在供给侧的创新举措
(三)特色小镇供给侧的治理创新
二 未来展望
(一)产业社区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二)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更突出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要更融合
(四)特色小镇要借力都市圈
(五)特色小镇要适应数字化生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浙江特色小镇提升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 特色小镇建设的质量短板及其体制机制原因
二 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附录二 关于特色小镇与高端装备产业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特色小镇三大平台功能的短板
二 小镇与装备制造业同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附录三 旧金山湾交通模式对杭州湾经济区交通与城镇产业布局的启示
一 旧金山湾区(硅谷)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二 G60公路与硅谷101公路的比较
三 加快推进杭州湾经济区交通与城镇-产业协同一体化
后记
特色小镇:城市产业社区的未来图景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白小虎。
得书感谢您对《特色小镇:城市产业社区的未来图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