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系统:多学科视角(原书第2版)

反馈系统:多学科视角(原书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阐述反馈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在尽可能降低数学要求的情况下,利用贯穿全书并反映多学科最新成果的大量反馈控制实例,简明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反馈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既删繁就简地涵盖了经典自动控制理论的所有重要内容(包括建模方法、时域分析、频率分析的传递函数、伯德图、奈奎斯特图、根轨迹法、频域设计与校正等),又选择性地介绍了现代反馈控制理论的重要概念、方法和进展。

本书可作为工科学生的自动控制教材,对自动控制的原理与设计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或相关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卡尔·约翰·阿斯特罗姆,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副院长。在控制理论、控制引擎、计算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反馈

1.2 前馈

1.3 控制

1.4 反馈与控制的应用

1.4.1 发电与输电

1.4.2 电信

1.4.3 航空与运输

1.4.4 材料与加工

1.4.5 仪器

1.4.6 智能机器

1.4.7 网络与计算系统

1.4.8 经济学

1.4.9 自然界中的反馈

1.5 反馈的性质

1.5.1 鲁棒性与不确定性

1.5.2 动态的设计

1.5.3 创建模块化系统

1.5.4 反馈面临的挑战

1.6 简单形式的反馈

1.6.1 通断控制

1.6.2 PID控制

1.7 反馈与逻辑的结合

1.7.1 巡航控制

1.7.2 服务器群

1.7.3 空气-燃料控制

1.8 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

1.8.1 货运列车行程优化器

1.8.2 过程控制系统

1.8.3 自动驾驶

1.9 阅读提高

习题

第2章 反馈原理

2.1 非线性静态模型

2.1.1 对参考信号的响应

2.1.2 对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性

2.1.3 负载干扰的抑制

2.2 线性动态模型

2.2.1 线性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2.2.2 稳定性:劳斯-赫尔维茨判据

2.2.3 框图与传递函数

2.2.4 用传递函数计算

2.3 用反馈降低干扰

2.3.1 比例控制

2.3.2 比例积分(PI)控制

2.3.3 未建模动态

2.4 用反馈跟踪参考信号

2.5 反馈提供鲁棒性

2.5.1 降低参数变化与非线性的影响

*2.5.2 非线性分析与近似

2.6 正反馈

2.6.1 惠利特振荡器

2.6.2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实现积分作用

2.6.3 具有饱和的正反馈

2.7 阅读提高

习题

第3章 系统建模

3.1 建模的概念

3.1.1 力学的阐释

3.1.2 电气工程的阐释

3.1.3 控制的观点

*3.1.4 多学科建模

*3.1.5 有限状态机与混合系统

3.1.6 模型的不确定性

3.2 状态空间模型

3.2.1 常微分方程

3.2.2 差分方程

*3.2.3 有限状态机

3.2.4 仿真与分析

3.3 建模方法

3.3.1 框图

3.3.2 代数环

3.3.3 实验建模

3.3.4 归一化与标度

3.4 建模实例

3.4.1 运动控制系统

3.4.2 热流体系统

3.4.3 信息系统

3.4.4 生物系统

3.5 阅读提高

习题

第4章 实例

4.1 巡航控制

4.2 自行车动态模型

4.3 运算放大器电路

4.4 计算系统和网络

4.4.1 Web服务器控制

4.4.2 拥塞控制

4.5 原子力显微镜

4.6 给药管理

4.6.1 房室模型

4.6.2 胰岛素-葡萄糖动力学

4.7 种群动态

4.7.1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4.7.2 捕食者-猎物模型

习题

第5章 动态行为

5.1 微分方程的求解

5.2 定性分析

5.2.1 相图

5.2.2 平衡点和极限环

5.3 稳定性

5.3.1 定义

5.3.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3.3 基于线性近似的稳定性分析

5.3.4 极限环的稳定性

5.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5.4.1 李雅普诺夫函数

**5.4.2 Krasovski-Lasalle不变性原理

5.5 非局部行为及参数影响

5.5.1 吸引域

5.5.2 分岔

5.5.3 基于反馈的非线性动态设计

5.6 阅读提高

习题

第6章 线性系统

6.1 基本定义

6.1.1 线性性质

6.1.2 时不变性

6.2 矩阵指数

6.2.1 初始条件响应

*6.2.2 若尔当标准型

6.2.3 特征值和模态

6.3 输入/输出响应

6.3.1 卷积方程

6.3.2 坐标不变性

6.3.3 稳态响应

6.3.4 频率响应

6.3.5 采样

6.4 线性化

6.4.1 平衡点附近的雅可比线性化

6.4.2 反馈线性化

6.5 阅读提高

习题

第7章 状态反馈

7.1 可达性

7.1.1 可达性的定义

7.1.2 可达性的判定

7.1.3 可达标准型

7.2 基于状态反馈的镇定

7.2.1 状态空间控制器结构

7.2.2 可达标准型系统的状态反馈

7.2.3 特征值配置

7.3 设计考虑

7.3.1 二阶系统

7.3.2 高阶系统

7.4 积分反馈

7.4.1 系统增广

7.4.2 增广系统的可达性

*7.5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7.6 阅读提高

习题

第8章 输出反馈

8.1 能观性

8.1.1 能观性的定义

8.1.2 能观性的检验

8.1.3 能观标准型

8.2 状态估计

8.2.1 观测器

8.2.2 观测器增益的计算

8.3 基于状态估计的控制

*线性系统的卡尔曼分解

**8.4 卡尔曼滤波器

8.4.1 离散时间系统

8.4.2 连续时间系统

8.4.3 线性二次型高斯控制

8.5 状态空间控制器设计

8.5.1 两自由度控制器结构

8.5.2 前馈设计与轨迹生成

8.5.3 干扰建模与状态增广

8.5.4 反馈设计与增益调度

8.5.5 非线性估计

8.5.6 计算机实现

8.6 阅读提高

习题

第9章 传递函数

9.1 频域建模

9.2 传递函数的确定

9.2.1 指数信号的传输

9.2.2 线性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

9.2.3 时延与偏微分方程

9.2.4 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

*9.3 拉普拉斯变换

9.4 框图和传递函数

9.4.1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9.4.2 代数环

9.5 零频增益、极点和零点

9.5.1 零频增益

9.5.2 极点和零点

9.5.3 极点/零点抵消

9.6 伯德图

9.6.1 伯德图的绘制及解释

9.6.2 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和零点

9.6.3 由伯德图了解系统

9.6.4 实验测定传递函数

9.7 阅读提高

习题

第10章 频域分析

10.1 回路传递函数

10.2 奈奎斯特判据

10.2.1 奈奎斯特图

*10.2.2 奈奎斯特判据的一般形式

10.2.3 条件稳定性

10.3 稳定裕度

10.4 伯德图关系与最小相位系统

*10.5 增益和相位的广义概念

10.5.1 系统增益和无源性

10.5.2 奈奎斯特判据的推广

10.5.3 描述函数

10.6 阅读提高

习题

第11章 PID控制

11.1 基本控制功能

11.2 用于复杂系统的简单控制器

11.3 PID整定

11.3.1 Ziegler-Nichols整定

11.3.2 基于FOTD模型的整定

11.3.3 继电反馈

11.4 积分器饱和

11.4.1 避免饱和

11.4.2 手动控制和跟踪

11.4.3 通用控制器的抗饱和

11.5 实现

11.5.1 对微分滤波

11.5.2 设定值加权

11.5.3 基于运放的实现

11.5.4 计算机实现

11.6 阅读提高

习题

第12章 频域设计

12.1 灵敏度函数

12.2 性能指标

12.2.1 对参考信号的响应

12.2.2 对负载干扰和测量噪声的响应

12.2.3 测量指标

12.3 基于回路整形的反馈设计

12.3.1 设计注意事项

12.3.2 超前和滞后补偿

12.4 前馈设计

12.4.1 前馈与反馈相结合

12.4.2 前馈遇到的困难

12.4.3 近似逆

12.5 根轨迹法

12.6 设计实例

12.7 阅读提高

习题

第13章 鲁棒性能

13.1 建模的不确定性

13.1.1 参数不确定性

13.1.2 未建模的动态

13.1.3 何时两个系统相似?

*13.1.4 Vinnicombe度量

13.2 存在不确定性时的稳定性

13.2.1 基于奈奎斯特判据的鲁棒稳定性

*13.2.2 尤拉参数化

13.3 存在不确定性时的性能

13.3.1 干扰衰减

13.3.2 对参考信号的响应

*13.4 鲁棒性能设计

13.4.1 定量反馈理论

13.4.2 线性二次型控制

*13.4.3 H∞控制

13.4.4 广义稳定裕度

13.4.5 干扰加权

13.4.6 鲁棒设计的局限

13.5 阅读提高

习题

第14章 基本限制

14.1 系统设计考虑

14.1.1 镇定性与强镇定性

14.1.2 右半平面零点与时延

14.2 伯德积分公式

*伯德积分公式的推导

14.3 增益穿越频率不等式

14.4 最大模原理

14.5 鲁棒的极点配置

14.5.1 快稳过程极点

14.5.2 慢稳过程零点

14.5.3 鲁棒极点配置的设计准则

14.6 非线性影响

14.6.1 驱动限制

14.6.2 测量噪声和摩擦

14.7 阅读提高

习题

参考文献

反馈系统:多学科视角(原书第2版)是202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瑞典] 卡尔·约翰·阿斯特罗姆。

得书感谢您对《反馈系统:多学科视角(原书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临床多学科联合诊疗经典病例解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以临床诊疗过程中多年累积的典型病例为基础,涵盖了所涉及疾病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针对每个病例MDT诊疗过程进行详实记录和讨论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MDT实用性和实践性,可操作性强。本书不同于以往集中在某一专科的MDT,而是通过多个专业、不同学科领域典型病例的MDT诊疗过程,病例分析讨论来体现MDT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的广泛适用性与价值。每个病例均为多个学科领域的团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北京协和医院胰腺疾病多学科诊治 电子书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不管是良性疾病,还是恶性疾病,胰腺疾病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的一类疾病。为了攻克这种难治性疾病,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胰腺病诊疗中心,核心理念就是以胰腺脏器为中心,进行多学科的合作,个体化治疗。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该中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目前,该中心在赵玉沛院长的带领下,积累了几百例成功诊疗案例,将其中的50-60例有代表性的案例拿出来集合成书。本书的精华在于最后对疾
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多学科诊治 电子书
详细介绍多个临床学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技术。
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病例精选 电子书
本书主要精选头颈部不同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典型病例,从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多学科查房讨论、治疗过程、治疗后的随诊及专家点评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附以必要的影像图片及手术照片。本书特色是树立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传递头颈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信息,图文并茂易于指导头颈肿瘤科内科、外科、放谢科医师开展化疗、外科治疗、放疗工作,提高头颈部肿瘤的整体治疗水平。
视角集 电子书
本书从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云计算技术与产业、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技术与产业,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等四个方面选录了39篇文章,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对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