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看有唐300年,盐与帝国的相互影响与塑造。
内容简介
盐史研究历来被作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唐代盐业发展上承汉魏南北朝,下启宋元,并因安史之乱创建榷盐法而全面推行专卖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盐业和盐政的发展与国家、社会整体变化相同步,盐的运作涉及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的建构、方向,是影响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可以说,中古国家社会的变化是盐政实施的前提,又导致盐法改革不断进行。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收入专论15篇,另附散记2篇。全书以盐政盐法为导从、为脉络,展示它们与唐代国家财经政策及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写作和立论方面力求转换角度,观察问题从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立场与核心举措出发,并力争从盐政和物价的分析中发现中古社会中已为前人认识和运用的规律。
作者简介
作者吴丽娱,198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王永兴先生研习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专业,1984年底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隋唐五代史和敦煌学研究。1994年任副研究员,2002年任研究员。1998年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2006年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上编 三司、财政与使职
壹 论唐代财政三司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
一 开元、天宝间财政诸使的兴起和中枢机构的变化
二 财政使职制度的确立与大历以后三次恢复尚书省统掌财赋旧制的失败
三 德宗贞元后期任用钱谷诸使与宰相的矛盾——永贞、元和时期的改革与财政三司体系的逐渐建立
四 小结
贰 略论元和初期李巽的盐法漕运改革
一 李巽的理财成就
二 李巽任职理财与唐朝廷政局及内外政策之关系
三 李巽的盐法漕运改革
四 小结
叁 唐后期的户部司与户部钱
一 唐中期以后户部司机构的变化及户部钱与“判户部”官职的产生
二 户部钱的组成及收入
三 户部钱的支配与管理
四 小结
肆 中唐后财政官制变革刍议
一 从尚书省户部到使职理财
二 分掌制下财政使职职权与功能变化
三 财政使职职权变化的背景与原因
四 小结
伍 唐后期五代财务勾检制探微
一 唐后期两税三分制下比部职权的变化与勾检制的破坏
二 财赋分掌制对中央“内费”勾检的影响与破坏
三 财政使职内部勾检制的重建
四 唐后期中央对地方的财务勾检与监察
五 新财务勾检体系的形成特色及五代的租庸使和内勾司
六 小结
陆 也谈两税的“量出制入”与“定额给资”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量出制入”和“定额给资”作为定税原则的用意与依据
三 为何会发生从“量入为出”到“量出制入”的变化
四 小结
柒 试析刘晏理财的宫廷背景——兼论唐后期财政使职与宦官关系
一 封泰山与少年刘晏的宫廷际遇
二 与宦官关系及任使资历所反映的宫廷背景
三 羡余问题与财政使职理财之关系
四 小结
下编 盐价、物价与盐法
捌 浅谈大历高物价与虚实估起源
一 大历高物价的质疑
二 虚实钱与虚实估的存在
三 虚实估产生的原因与刘晏高物价政策
四 小结
玖 试析唐后期物价中的“省估”
一 省估与大历物价
二 元和省估与省中估
三 “半实半虚”的省估实行时间及其意义
四 省估与加饶的关系及对唐后期税价变化的一点看法
五 小结
拾 试论唐代后期盐钱的定额管理
A.收入篇
B.支出篇
四 小结
拾壹 从张平叔的官销之议试论唐五代盐专卖方式的变迁
一 官销之议与食盐榷价的以虚趋实
二 赊销的普遍化与俵配制的起源
三 小结
拾贰 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
一 飞钱的来源及其与引钞的区别
二 折博制的产生及其与官销和俵配
三 小结
拾叁 略论大中两池新法及其对五代盐政之影响
一 关于《册府元龟》大中元年闰三月盐铁(度支?)奏的校订与整理
二 大中新法的来源
三 大中新法的内容趋向
四 大中新法对于五代盐政的启发
五 小结
拾肆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权移替
一 宦官的干预与朝廷、藩镇盐利争夺
二 河中盐利的归属与梁、唐成败
三 小结
拾伍 五代的屋税蚕盐
一 屋税盐的起源与实行时间
二 屋税盐与蚕盐的关系
三 屋税蚕盐的行销特点及关于俵配制实施根源的一点探讨
四 小结
外编
拾陆 唐宋之际南通地区的盐业发展
一 南通的盐业发展
二 南通盐业生产方式
三 盐与地方经济
拾柒 盐与唐代饮食文化
综论
后记
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是2025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吴丽娱。
得书感谢您对《盐与唐帝国:唐代的盐法、财政与国家复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