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南京大学中文系新传统研究,现代文学传统影响当代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的意图是较全面考察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影响,强调在当代价值重建中“新传统”(相对古代的“大传统”而言)的意义。重点有两个,一是历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学传统如何在不断的阐释中被选择、沉淀、释放和延传;二是分析当代文坛中“现在”与“传统”的对话。
作者简介
作者温儒敏,1946年生,广东紫金人。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
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写作分工
前记
第一章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章 文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对“新传统”的体认
一 对二三十年代的回顾:在反对“旧传统”中建构“新传统”
二 40年代文学史家眼中的“新文学传统”
三 从“资产阶级性质的启蒙运动”角度看“新文学传统”
四 延安政治文化背景下的“新文学传统”观
五 新传统的流变:对革命文艺运动负面影响的探讨
六 “异端”的声音:对“五四”传统的批判与反思
第三章 政治化氛围中的“新传统”想象
一 学科的建立与“新文学传统”的全面梳理
二 “五四”“性质”之争以及对新传统的定性
三 “新传统”阐释中的苏联影响
四 学术生产体制化状态中的“正统”文学史观
第四章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传统”的规范化阐释
一 “新民主主义文艺”的性质确定
二 “统一战线”的论述策略
三 “两条路线斗争”的论证
四 “小资产阶级”的帽子
五 “新的人民的文艺”的展望
第五章 现代文学经典的重塑
一 作品的编选与新经典的建构
二 作家的“发现”和“回收”
三 作家形象的重塑
四 如何确认代表作
五 作品的“改写”现象
第六章 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一 “成也‘五四’,败也‘五四’”
二 “重写历史”和历史的重写
三 历史坐标的挪用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
一 现代传统与当代的诡秘关系
二 伟大传统的展开与变异:从鲁迅到余华
三 蹊跷的遗忘:书写乡土中国的传统
四 召回的“幽灵”:另一种现代性
五 左翼革命传统在21世纪的复活
六 “幽灵学”与传统的阐释重建
第八章 鲁迅的当代命运
一 鲁迅传统的形成:质的规定性与复杂性
二 毛泽东:对鲁迅传统的重塑
三 鲁迅精神苗裔的当代沉浮
四 鲁迅:一个冬天的神话
五 新时期之后的价值重估
第九章 现代文学语言传统与当代写作
一 现代文学的语言传统
二 当代写作的“语言焦虑”与现代文学语言传统
三 小说语言的传承与变异——以“先锋文学”为例
四 在变异中传承:语言的复制性
五 在传承中变异:语言的隐喻性
附录一 当代中学生鲁迅接受调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当代中学生对鲁迅阅读与认知的实际状况
第三章 当代中学生对鲁迅的喜爱、想象与价值认同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对中学生鲁迅接受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传媒对中学生心目中鲁迅的当代形象的影响
第七章 总结论、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张爱玲的当代接受史
引用文献及参考书志
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温儒敏。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