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记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多学科视角探讨记忆与文化的关系。

内容简介

《记忆》围绕记忆展开讨论和研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学者对谈与互答,即围绕文化·记忆·历史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提问,探讨记忆对人类的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多元影响,给不同学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二是与记忆相关的论文,即记忆理论的阐释及结合文学与文化现象对记忆进行文化分析。

作者简介

赵静蓉,女,1976年生,山西省长治市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2009年到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访学一年,2015年到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访学。2010年获评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2011年起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工作以来,在《社会学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的话

Part 01记忆的公共问答

问题一:我们常说集体记忆,你认为是否有国家层面上的记忆(或称国家记忆)?如果有,中国记忆的主要特质是什么?就你的研究领域来看,怎样区分不同的国家记忆或国族记忆?

问题二:遗忘的意义是什么?在个体的层面上和集体的层面上,你是怎样理解遗忘的正当性或必要性的?

问题三:创伤/创伤记忆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何在?能否结合你自己的研究经历来谈一下?

Part 02记忆的互文

|陈言×刘大先

|苏宏斌×王峰

|刘大先×胡恒

|张均×陈奇佳

|邹广胜×杨建刚

|贺昌盛×肖伟胜

|朱巧云×黄勇

Part 03记忆理论的个体想象

何为文化记忆?

被给予的“记忆”——历史叙事的观念性建构

灵氛的辩证结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口述史料问题

论痛苦经历与记忆的诗学意义

作为受虐狂的环境

柳龙光:置身殖民体制内的家国书写与“东亚文化圈”想象

记忆的政治:“历史是被胜利者遗忘的”

梦幻与灾难——论“新时期”以来的“乌托邦”书写

作为生命救赎形式的自叙传小说:论郭沫若早期小说

记忆之名:回忆类文学叙事的策略与规则(草纲)

在记忆中塑造自我:关于上海的文化记忆(草纲)

论海外华人古体诗词中的文化记忆(草纲)

记忆是2015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静蓉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记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电子书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
兔子坡 电子书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希望的美好故事。山坡上的大房子里有新居民要搬来了!这可是个大新闻,要知道,那栋房子里已经有三年没有人搬来住了。为此,兔子坡上的动物们按捺不住期盼和激动的心情,议论纷纷,多方猜测:新来的人类居民会是庄稼人吗?他们会与动物们和平相处吗?大家往后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加艰难?有好时光,也有坏时光,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年少雀跃的心总是向着阳光。跟随乐观活泼的小兔子乔吉,勇敢地面对
木头娃娃的旅行 电子书
《木头娃娃的旅行》是由一个一百多岁的娃娃讲述的传奇故事,关于她亲身经历的不可思议的旅行和历险。诞生在美国一位船长家中的木头娃娃希蒂,似乎注定了要与旅行、漂泊、冒险、传奇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一百年间,她坐船出海、从美国北方的枫树林到南方的种植园、从南洋小岛到印度乡间。她一直在旅行,虽然无法决定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却经历过出海捕鲸,与眼镜王蛇一起表演,还遇见了不起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和著名的歌唱家,并被四
写作疗愈: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坏情绪 电子书
战胜焦虑、拖延、坏情绪,4种写作疗愈方法,24个写作疗愈故事,100个写作疗愈锦囊,开启你的写作疗愈之旅。
用户增长实战笔记 电子书
本书详细介绍用户增长的动力、实验方法、效率工具、团队协同等方面内容,以及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