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文化普及的知识读本。作者在对敦煌文化起始、辉煌及衰落的重读中表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深切关怀和文化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观照黄沙漫漫的西部世界,深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带领读者欣赏绚丽多姿的敦煌壁画,浏览浩如烟海的敦煌文书,回顾五味成杂的敦煌学史。从而使读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简介
作者谢桃坊,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35年生,西南师范学院毕业,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词学史》《宋词辩》《唐宋词谱粹编》《柳永》《敦煌文化寻驿》《中国市民文学史》《苏轼诗研究》等书,曾先后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东方河西走廊的古代文明
一 古楼兰发现的中国丝绸
◎斯文赫定首先发现了古楼兰国遗址
◎斯坦因发掘古楼兰遗址
◎丝绸之路——古代中西交往的孔道
二 丝绸之路的开通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唐王朝的征战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三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五州
◎塞北江南武威
◎四通八达的甘州
◎文明开放的肃州
◎风猛沙大的瓜州
◎钟灵毓秀的沙州(敦煌)
四 沙州归义军
◎吐蕃统治下的沙州(敦煌)
◎张义潮光复沙州
◎中原文化的绿洲
◎心系中原王朝的曹义金政权
佛教胜地莫高窟
一 失落的敦煌(沙州)文明
◎马可·波罗眼中的沙州
◎清末的敦煌与莫高窟
二 在黑暗世界中捶响不朽之鼓
◎黑暗中的光明之路
◎儒学的缺陷与佛教东渐
◎敦煌——佛学东传的中继站
三 仙岩的千佛
◎佛教宝地莫高窟
◎佛学艺术的宝库
四 供养人的功德
◎开窟塑像——善男信女的祝愿
◎趋福避祸——供养人的祈祷
五 经卷后面的心声
◎造经礼佛,广积功德
◎抄经发愿,弘扬佛法
隐没的中国古代文明
一 儒学在边陲的传播
◎敦煌州学——传播儒学的官方机构
◎敦煌流行的儒学经典
◎敦煌写本——中国现存最早的儒学经典
◎敦煌书仪——儒学流播的证据
◎敦煌韵书——解开中国音韵学的疑案
二 佛家教义的世俗化
◎俗讲——佛家教义世俗化的途径
◎俗讲——佛教与世俗政权结合
◎俗讲——佛教与孝道结合
◎俗讲——佛教与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结合
◎佛教歌辞——佛教教义世俗化的范例
三 开放的文化态度
◎敦煌——中外文化融会之地
◎佛教——敦煌文化的主角
◎道佛的争斗——《老子化胡经》
◎敦煌文书中的景教文献
◎敦煌文书中的摩尼教经典
◎敦煌文书——亚洲多种古文字的宝库
四 通俗文学的摇篮
◎敦煌文书中的新燕乐与敦煌曲子词
◎敦煌变文——中国说唱文学的先驱
◎敦煌话本——中国小说的雏形
五 大乐的颂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文化
◎《游仙窟》——唐代性文化的缩影
◎敦煌文书中透露的性信息
◎唐代性文化的典范——《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六 社会下层的生活图景
◎敦煌的户籍管理
◎敦煌的账籍管理
◎敦煌的民间祭祀
◎敦煌的水利管理
◎敦煌的徭役
◎敦煌的民间契约
七 远离中原王朝的汉族政权
◎敦煌的法律体系
◎敦煌的政治制度
◎河西走廊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文化线索的断裂
一 沙州都督府文献之谜
◎敦煌文书性质之谜
◎敦煌宗教经卷来源之谜
◎敦煌文书收藏者之谜
二 西夏的兴起与沙州的陷没
◎分崩离析的河西政权
◎党项族的兴起与西夏国的建立
◎沙州政权的覆亡
三 藏经洞封闭之谜
◎藏经洞封闭原因之谜
◎藏经洞封闭年代之谜
敦煌文书的重现与流散
一 藏经洞的暴露
◎斯坦因眼中的藏经洞
◎发现藏经洞的功臣与罪人王道士
二 列强的劫掠
◎斯坦因掠走了首批敦煌文书
◎第二位掠夺者伯希和
◎日本的掠夺者
◎俄罗斯的掠夺者
◎美国的掠夺者
三 国宝历劫之后
◎中国学者的关注
◎王道士的狡辩
◎劫后余生的敦煌文献
二十世纪世界学术之新潮流
一 敦煌学的兴起
二 中国新发现之学问
◎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的五大发现
◎敦煌学研究的先驱罗振玉
◎敦煌学研究的大家王国维
◎敦煌学意义的阐释者陈寅恪
◎为敦煌学研究注入新思想的向达
◎敦煌文献学家王重民
三 敦煌学在当代中国
◎敦煌学的内涵
◎敦煌学——世界性的学问
后记
补记
敦煌文化寻绎是2017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桃坊。
得书感谢您对《敦煌文化寻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