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犹太教

古犹太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三大宗教鸿篇巨制之一。

内容简介

《古犹太教》是《宗教社会学论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犹太教都是从宗教学的角度,以文献考证来看待古犹太民族与现代基督教的关系,而韦伯则用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犹太教放在西方和近东整个文化发展交汇点上审视这一宗教历史的内在理路,从而揭示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对立宗教文明盘根错节的难解因由,从而写出他对犹太教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作者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后人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对西方的学术思想贡献巨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一

总序二

绪论

第一篇 以色列誓约共同体与耶和华

第一章 前言:犹太宗教史的社会学问题

第二章 一般历史条件与气候条件

第三章 贝都因人

第四章 城市与吉伯林姆

第五章 以色列农民

第六章 格耳林姆与族长伦理

第七章 以色列法律集里的社会法

第八章 契约

第九章 耶和华同盟及其机关

第十章 圣战、割礼、拿细耳人与拿比

第十一章 同盟战神的接纳及其特征

第十二章 非耶和华的崇拜

第十三章 安息日

第十四章 巴力与耶和华,偶像与约柜

第十五章 牺牲与赎罪

第十六章 利未人与律法书

第十七章 祭司阶层的发展与耶路撒冷的崇拜独占

第十八章 耶和华信仰对狂迷之道的斗争

第十九章 以色列的知识阶层与邻邦文化

第二十章 巫术与伦理

第二十一章 神话与末世论

第二十二章 俘囚期前的伦理及其与邻邦文化伦理的关系

第二篇 犹太贱民民族的形成

第一章 俘囚期前的预言

第二章 俘囚期前的预言的政治取向

第三章 记述先知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特质

第四章 先知的伦理与神义论

第五章 末世论与先知

第六章 仪礼隔离的发展与对内对外道德的二元论

第七章 俘囚期、以西结与第二以赛亚

第八章 祭司与俘囚期之后的宗派复兴

第三篇 法利赛人

第一章 作为教派宗教性的法利赛主义

第二章 拉比

第三章 法利赛派犹太教的教说与伦理

第四章 艾赛尼派及其与耶稣教说的关系

第五章 犹太人的仪式性隔离的强化

第六章 离散犹太人里的改宗运动

第七章 基督教使徒的宣教

附录一 古犹太史年表

附录二 大卫与所罗门时代的巴勒斯坦地图(前10世纪)

译名对照表

古犹太教是2021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得书感谢您对《古犹太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哈佛凌晨四点半(小学图文版) 电子书
  《哈佛凌晨四点半(小学图文版)》是一本关于独立、梦想、勇气与坚忍的青少年成长励志书籍。让孩子体会教育方式、学习方法的迥异,置身于寓教于乐的精神享受。
生命蓝图:透视过去、改变现在、预演未来 电子书
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帮你摆脱自身思维与认知上固有的局限。
断舍离攻略极简生活操作指南 电子书
你是否还在为家中堆积成山的杂物而烦恼?你是否被各种物品挤压了生活空间?你是否被一些乏味的信息夺去了时间?你有没有觉得,房间里的物品、手机里的信息,甚至头脑里的胡思乱想,时刻消耗着你的精力,让你每天都十分疲劳? 来看看这本书吧,它用简单的方法让你了解极简主义和极简生活,将极简分为物品、信息、精神、个人等几个方面,可以帮你步步为营地开展极简生活。用书中介绍的极简方法开展极简生活,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书中最后的极简清单,直观地告诉你哪些旧物可以舍弃,你只需每天花5分钟看一眼它,按照列表清理多余的物品,每天和一个垃圾说再见,就可以过上极简舒适的生活!极简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电子书
  《思想录》品质精装版,内封 外封包装,印金 烫白工艺,工致手感,匠心呈现。“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的《思想录》”   帕斯卡,法国十七世纪具天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思想大师。他之于法兰西的重要,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的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   四百年来全球畅销,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   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巨著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不如翻开它。在这本书里可以发现,人生一切悖论的答案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电子书
跟随熊逸进入庄子的世界,由逍遥之门而入,穿过260多页寻踪索迹、妙趣横生的文字,我们走出的却是一扇叫作“不得已”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