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病因分类和发病机理为基础,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测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女性生殖衰老的特点及STRAW+10分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生殖衰老的概况。
第二章全面的阐述了卵巢早衰的五种病因分类和相关发生机理,并总结了与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后续的诊治和预测打下基础。
第三章通过详实的描述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和各种有效的临床检查,形成一套完善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托。
第四章荟萃国内外前沿研究,归纳出治疗卵巢早衰的多种方案,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第五章探讨如何建立卵巢早衰的预测模型,以期做到疾病的早防早治。
第六章完整的介绍了如何运用卵巢衰老指标预测绝经年龄和构建卵巢衰老预警系统。
通过本书既可以学习传统和前沿的诊治方法,又可以知晓对预测模型的探索。本书可以为医学类大专院校学生辅助教材,也可以用于zui新学术成果的交流,或作为临床医师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作者吴妍,女,副主任医师,就职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妇产科,主要从事本科室的日常临床诊治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主持武汉市卫计委科研项目《卵巢早衰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参与本科室科研项目《激素替代治疗绝经早期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和早产关系的研究》;2016年获得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称号,并入选为武汉市医学专家库成员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卵巢衰老概况
1.2 卵巢衰老分期
1.2.1 STRAW+10分期系统的标准
1.2.2 STRAW+10分期系统的应用范围
1.2.3 STRAW+10分期系统的结论和优先研究点
第2章 卵巢早衰的病因分类和发生机理
2.1 定义
2.2 病因分类
2.3 危险因素
2.3.1 A型行为、心理因素
2.3.2 环境因素
2.3.3 感染因素
2.3.4 月经和婚育史
2.3.5 生活习惯和饮食
2.3.6 遗传史、既往手术史
2.3.7 文化程度
2.4 发病机理
2.4.1 遗传因素
2.4.2 免疫因素
2.4.3 医源性因素
2.4.4 环境和感染因素
2.4.5 心理因素
2.4.6 特发性POF
第3章 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3.1.2 体征
3.2 临床检查
3.2.1 实验室检查
3.2.2 超声检查
3.2.3 其他检查
3.3 临床诊断
3.3.1 病史
3.3.2 体格检查
3.3.3 实验室检查
第4章 卵巢早衰的治疗
4.1 激素替代疗法
4.2 促排卵治疗
4.2.1 激素治疗
4.2.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
4.2.3 促性腺激素治疗
4.3 脱氢表雄酮补充疗法
4.4 免疫治疗
4.4.1 糖皮质激素
4.4.2 雄激素
4.4.3 调节性T淋巴细胞
4.4.4 其他
4.5 其他治疗
4.5.1 手术治疗
4.5.2 伴发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4.5.3 赠卵治疗
4.5.4 卵泡体外培养
4.5.5 卵巢冷冻移植
4.5.6 基因治疗
4.5.7 中医治疗
4.5.8 心理治疗
4.5.9 干细胞移植
4.6 化疗性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策略
4.6.1 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
4.6.2 化疗性卵巢功能损伤的防治
第5章 卵巢早衰的预测
5.1 基于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
5.1.1 原理
5.1.2 建模
5.1.3 实例
5.1.4 讨论
5.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5.2.1 结构与原理
5.2.2 特点
5.2.3 实例建模
5.3 Logistic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比较
第6章 绝经年龄的预测
6.1 影响因素
6.1.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6.1.2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
6.2 预测模型
6.2.1 构建回归模型
6.2.2 绘制拟合线
6.2.3 预测绝经年龄分布和实际绝经年龄分布的比较
6.2.4 构建基于AMH和年龄预测绝经年龄的早期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卵巢早衰诊治及预测是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妍。
得书感谢您对《卵巢早衰诊治及预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