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在我国的国际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大国的作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解很深,有时会故意贬低甚至也会诬陷中国,导致国外受众对中国许多基本问题的理解与事实不符。

本书研究和探讨了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国内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者简介

编者刘素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高级记者、首席国际新闻编辑,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1983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先后从事新闻采编、评论、策划工作。2000至2004年任国际台驻耶路撒冷记者站首席记者。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等。曾主编出版多部国际人物传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对外报道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的对外报道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报道

第二节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现状

一、世界对华舆情现状

二、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

第二章 各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第一节 发达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一、英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二、美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三、法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四、日本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五、以色列媒体对外报道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一、阿拉伯世界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二、朝鲜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的特点

一、主要报道机构特点

二、主要报道内容特点

三、主要报道渠道特点

四、主要报道受众特点

五、主要报道影响特点

第三章 对外报道的意义、宗旨及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 对外报道的意义

一、提高国际话语权,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三、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第二节 对外报道的宗旨

一、对外报道要以国家利益为先

二、对外报道要注重客观事实

三、对外报道要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报道理念差异

第三节 对外报道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与伦理

一、对外报道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二、对外报道中的伦理难题

第四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采编原则

第一节 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

一、“正面报道为主”的含义

二、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

三、如何在对外报道中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

第二节 以我为主的原则

一、什么是以我为主的原则

二、为什么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

三、如何在对外报道中坚持以我为主原则

第三节 做好新闻把关人

一、为什么要做好把关人

二、如何做好把关人

第四节 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力

一、政府角度

二、媒体角度

三、个人角度

第五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主题

第一节 对外报道主题的特点和选择标准

一、对外报道主题的特点

二、对外报道主题的选择标准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与民生

一、中国社会进步与变化的具体体现

二、做好中国社会与民生问题对外报道的必要性

三、如何做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对外报道

四、如何做好民生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传统与文化

一、中国的自然、传统与文化具有的特点

二、自然生态问题的对外报道

三、传统历史文化的对外报道

四、多民族共融的对外报道

第四节 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性议题

一、全球性议题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二、做好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性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如何做好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性议题的报道

第五节 服务类资讯

一、服务类资讯的特点

二、服务类资讯的类别

三、服务类资讯的传播价值

第六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方法

第一节 报道方法与技巧的选择

一、西方媒体报道常用方法与技巧

二、选择报道方法与技巧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报道形式的选择

一、消息

二、深度报道

第三节 努力营造可共同感知的语境

一、国际传播为什么要考虑语境

二、营造可共同感知语境的方法

第四节 构建适合国际传播的话语方式

一、多用直接引语

二、注重细节的运用

三、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的事

第五节 最受欢迎的国际传播方式——讲故事

一、什么是新闻故事化

二、新闻故事化的写法

三、如何让人物故事成为重要的交流窗口

第七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传播渠道

第一节 传统媒体继续发挥优势

一、广播

二、电视

三、报纸

四、通讯社

五、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局限性

第二节 善于运用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应用

二、新媒体传播媒介类型及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三、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提升传播力

第三节 加强与国外媒体互动

一、加强互动的必要性

二、加强互动的途径

第八章 重大敏感问题报道

第一节 主权问题

一、实质及特点

二、主权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现有的主权问题

四、做好主权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二节 经济问题

一、实质及特点

二、经济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现有的经济问题

四、做好经济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三节 民族问题

一、实质及特点

二、民族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现有的民族问题

四、做好民族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四节 人权问题

一、实质及特点

二、做好人权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人权问题的现状

四、如何做好人权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五节 军事问题

一、实质及特点

二、军事问题报道的必要性

三、中国军力现状

四、现有的军事问题

五、如何做好重大军事问题的对外报道

第九章 突发事件报道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一、定义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三、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及机制

一、报道的方式

二、突发事件报道机制

第三节 突发事件报道的策略与原则

一、快速反应,主动报道

二、掌握政策,有所取舍

三、时效性与准确性兼顾

第四节 积极主动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一、抢先报道的重要性

二、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三、成就世界知名记者

四、维护国家形象

五、有理,有利,有节

第十章 评论性报道

第一节 加强评论性报道的必要性

一、加强评论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评论是适应国际舆论激烈竞争的需要

第二节 评论性报道与话语权设置

一、话语权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话语权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三、西方国家媒体的话语权设置

四、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设置

第三节 评论的模式、类型和风格

一、权威和公信力

二、评论模式的建立

三、评论类型分析

四、评论风格

第四节 传达中国的声音

一、全面充分体现中国立场

二、学会用不同的声音说话

三、中国与世界同行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新闻报道是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素云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闻报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语情年报(2016) 电子书
本书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等视角集中反映2016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
漫画趣解中国纹样 电子书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漫画版,中国传统文化漫画科普。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电子书
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需要坚持“保生活为基础、防失业是重点、促就业是目标”的三位一体功能,而制度功能的发挥需要一系列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
中国研究(总第24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总第24期。
中国公共卫生概述 电子书
总结中国公共卫生的历史与发展、成就、贡献与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