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记忆:广西师范大学抗战迁徙办学史迹(1944—1946)

西迁记忆:广西师范大学抗战迁徙办学史迹(1944—1946)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展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1944至1946年西迁办学的历程。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研西迁魂韵,承精神风骨”“溯西迁记忆,寻先辈屐痕”“掠西迁足影,集珍档荟萃”“铭西迁苦旅,强使命担当”五个部分。

本书再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1944至1946年被迫西迁、几经辗转的办学历程。重温学校前辈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西迁办学精神,有助于引领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西迁办学历史,激发当代青年学子自觉学习学校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者简介

编者贺祖斌,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政协委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生态、教师教育发展、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等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广西师范大学 90周年校庆丛书编撰委员会

西迁记忆——广西师范大学抗战迁徙办学史迹(1944—1946)编写组

总序

抗战时期高校迁徙办学及其当代启示(代序)

第一章 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

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

重走西迁之路 赓续文化基因

风雨西迁 弦歌不辍——在丹洲书院讲课

艰苦卓绝 勇于担当——在福泉山讲课

百废待兴 百折不挠——在桂林王城讲课

底色·亮色·本色——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学校开展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

寻根之旅 感恩之旅 奋进之旅

寻根铸魂 感恩奋进——广西师范大学重走西迁办学路纪实

第二章 研西迁魂韵 承精神风骨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戏剧活动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抗战西迁时期的师生关系及现实启示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西迁之路上的中共党员群像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民主运动

第三章 溯西迁记忆 寻先辈屐痕

五年来的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桂林师范学院疏散及复员经过

遗稿尚无封禅诗

桂林师院的文体活动

民盟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斗争情况

平越故事——到平越、在平越、离平越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职工子弟在平越

第四章 掠西迁足影 集珍档荟萃

交大贵州分校和平越人民支持桂林师院在平越办学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平越办学旧址

桂林师院师生在民众夜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谭丕模在平越宣传民主政治

情系师大校史馆建设寻实物再现历史故事

第五章 铭西迁苦旅 强使命担当

回首西迁路 感恩患难情

不忘来时路 走好新征程

影像唤醒历史记忆传递西迁办学精神

从文化传统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西迁之路走出黔桂深情 西迁办学精神鼓舞师生独秀

追忆·荣光·爱国·育人

重寻西迁光影 传承西迁薪火

弘扬西迁办学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团结互爱 勇于担当

用西迁办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后记

西迁记忆:广西师范大学抗战迁徙办学史迹(1944—1946)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贺祖斌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西迁记忆:广西师范大学抗战迁徙办学史迹(1944—1946)》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在思想自觉中办学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46位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办学思想,从办学思想形成、办学思想理论依据,办学思想的实践、办学思想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展现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办学思想体系及实践成果,以引领闽派中小学校长进一步探究办学治校的规律,为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建新功。
石达开回师广西 电子书
本书叙述的是石达开回师广西的原因,回师广西以后南路、东路、西路三支队伍的状况,最后离开广西的去向,重点讲述南路军和西路军,因为东路军首领陶金汤很快被张高友杀害,其部队也基本消亡,在广西影响不大。本书最大特点是大胆采用了社会历史调查史料,如王熙远的田野考察史料:碑刻和当地居民口述史,还大量采用了被史学大加肯定了的饶任坤、陈仁华主编的《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篇》。
福林记忆 电子书
本书分7辑。“筑梦福林”倾吐作者伴随着福林传统村落保护之卓有成效的心路历程,乡镇基层干部的劳碌辛苦也尽在其中。“古村探幽”介绍福林村概况,讲述“五古”的来龙去脉。“弘一因缘”梳理弘一法师驻锡福林的活动情形,对“缘断福林”提出个人见解。“史海钩沉”主要就新发现的史料做探究读解。“遗址摭拾”对废弃、泯没的公共设施和古民居寻根追踪。“乡建絮语”是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言献策。“龙湖采璞”是
笔墨千年 汉张迁碑 电子书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州学明伦堂前,现存泰安岱庙。《张迁碑》个性风格突出,属浑厚拙朴一类。道劲雄强,厚重朴拙,气势开张,骨力洞达,朴实无华,高古脱俗。《张迁碑》的刻工并不精细,对书丹有明显的改造痕迹,一些笔画凿刻得不到位,甚至有漏刻的现象。由于工匠的二度加工,该碑既存原有书丹成分,又加上了工匠的改造,虽略显粗率拙陋,但却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