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起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案例

落地·起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案例

编辑推荐

本书以期揭示实践研究与社会工作知识建构的关系。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后的30多年,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学术困境。为了回应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社会工作学者和实践者试图通过学习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方法,将实践落地,推动实践研究,探究如何回应不同社会工作领域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实践过程中提炼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为论文集,每一篇文章既是实践研究案例,也是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涉及医务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众多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古学斌,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英文国际期刊《中国社会工作期刊》和《行动研究》的执行编辑,曾为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杜伦大学高级研究员。

从1993年开始参与中国农村发展工作,长期关注和推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专注于农村发展、弱势社群、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近年积极推动行动和实践取向的研究范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辑委员会

鸣谢

丛书总序

社会工作本质与实践研究

一 引言

二 社会工作的本质

三 社会工作知识的本质与实践研究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起源

(二)实践研究作为另一条路径

四 结语

老年人与地方营造:一项跨学科灾后社区重建的行动研究

一 引言

二 关于老年研究的辩论:是被动接受者还是积极老年人?

三 社会工作、老年人与地方营造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五 老年人与跨学科灾后社区重建的行动过程

(一)发现×村

(二)口述历史:发掘老年人的需求和优势

(三)老年人与参与式设计

(四)老年人与社区厨房的建造

(五)老年人与社区发展

六 结语

增权视角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行动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一)血友病患者的问题及需求

(二)血友病患者家庭的需求及问题

(三)血友病照顾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

(四)文献评述

三 增权视角下的行动研究

(一)增权理论下的社会工作服务

(二)行动研究方法

四 集体悲情故事的幻灭: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到“会哭的孩子没奶吃”

(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传统慈善救助模式下的生存选择

(二)“会哭的孩子没奶吃”:慈善项目竞争下的隐形弱势人群

(三)进退维谷:行动中的专业选择

五 “从前我不会笑,现在我会笑了”:从患儿母亲沙龙服务到患儿家庭服务

(一)走在一起的患儿母亲:血友病患儿妈妈互助沙龙

(二)隐形的家庭成员:患儿家庭沙龙服务

(三)共用、共担、共建:服务对象主体意识的提升

六 患儿及其家庭的需要:从非正式自助互助支援网络到正式社会组织的成立

(一)患儿及其家庭的声音:服务对象的需求表达

(二)服务对象的能力:患儿母亲领袖能力建设

(三)服务对象的故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生命故事收集

七 结论

温暖的存在:社区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地点介绍

三 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过程

(一)初识乡村和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三)“温暖的存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成效评估

四 总结

社区“隐形人”的蜕变:北京市随迁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实践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随迁老人的概念界定及其成因

(二)社区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随迁老人社区归属感相关研究

(四)老年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二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 随迁老人社区归属感现状与需求评估

(一)随迁老人觉得自己是社区的“外人”

(二)随迁老人在社区居住时间长、参与活动少

(三)随迁老人的社区人际交往呈现偶遇性、频率低、表面化的特点

(四)随迁老人有人际交往的需求

四 社会工作服务过程

(一)建立关系与需求预估阶段

(二)项目顺利开展的工作阶段

(三)项目收尾与评估时期

五 项目反思与总结

(一)实践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项目的不足之处

六 结语

缺失与重构: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探索

一 研究背景

(一)失独群体的含义与数量

(二)文献回顾与前期准备

二 研究方法

三 行动过程与发现

(一)回避与合作:行动的第一阶段——探寻有效的介入途径

(二)叩门与开门:行动的第二阶段——建立专业关系与需求评估

(三)缺失与重构:行动的第三阶段——从个体到社区层面的增权

(四)改变与发展:行动的第四阶段——评估与行动检验

四 行动发现与结论

自闭症儿童家长抗逆力培育的行动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一)疾病、权利与互惠关系

(二)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抗逆力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脉络

(一)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发展脉络

(三)行动研究中的参与者

四 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初入异陌——理解与沟通

(二)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的制订

(三)第三个阶段:行动规划的推动

(四)第四阶段:检验行动成果

五 结语

多方合作框架下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发挥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一)有关多方合作的概念和应用研究

(二)社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角色功能

三 理论基础

四 研究方法

(一)项目简介及笔者自述

(二)个案项目的实施策略

五 研究过程分析

(一)项目实施过程的多方动态合作

(二)项目推进过程的多方关系变化

六 研究发现和讨论

(一)多方合作的社工专业技术介入

(二)多方合作需社工角色功能发挥

七 研究结论

(一)结论1

(二)结论2

性别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式妇女赋权”行动研究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文献回顾

(一)性别不平等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二)参与式发展与妇女赋权

三 研究方法

四 “参与式妇女赋权”行动过程

(一)“参与式妇女赋权”第一阶段:计划

(二)“参与式妇女赋权”行动第二阶段:行动

(三)“参与式妇女赋权”第三阶段:观察

五 反思与总结

参与式发展理论视角下农村项目实践的反省

一 引言

二 运用参与式发展的A机构灾后重建项目简介

(一)A机构简介

(二)灾后重建项目简介

(三)项目对参与的设计

三 参与式发展项目实践的问题

(一)参与是怎样的参与——项目目标群体“虚化”参与

(二)参与是谁的参与——项目参与中的排斥

(三)谁主导了参与——A机构的“家长式作风”

(四)参与为谁服务——参与作为事先确定的游戏规则

(五)参与的可持续性——参与机制的瓦解

四 参与式发展项目实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A机构主导的“标准化”干预设计

(二)城乡一体化——参与的障碍

(三)市场让项目目标群体更脆弱

(四)国家政策影响到参与行动

(五)传统发展思想对参与主体的影响

五 结语:参与式发展项目实践的启示

(一)在参与式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实践过程中要弄清楚有关参与的核心问题

(二)要建构中国语境下的反思性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和实务方法

(三)注重在宏观社会结构中分析问题和为服务群体赋权

(四)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要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敏感性

(五)推动服务群体参与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行动研究与思考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三 行动研究方法的引入

四 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初入农村,信心满满

(二)遭遇波折,重新审视

(三)项目重启,曙光重见

五 反身凝视,总结经验

(一)协同教学的优势

(二)协同教学能成功的关键

六 结语

建构互助社群

一 研究背景

二 相关研究回顾

(一)关于教师困境的研究

(二)关于应对教师困境的研究

(三)既有研究不足

三 研究方法

四 问题评估——青年社工教师的现实处境

(一)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支持

(二)科研能力不足,压力巨大

(三)专业知识耗竭,实务经验不足

五 自救行动——互助社群的建构过程及策略

(一)从过往经验到起心动念

(二)从偶尔聚会到读书小组

(三)从读书小组到互助行动

(四)从互助行动到集体行动

(五)从核心团队到扩展社群

六 青年社工教师集体自救行动的成果

七 结语——行动的局限与反思

(一)自救行动的效果:杯水车薪

(二)自救行动的实践:无奈的现实

(三)自救行动的未来:公共麻烦

如何成为一名农村社会工作实践者

一 引言

二 被动地接受:生命没有觉醒时期的我

(一)农村劳动家庭塑造的我

(二)小学到高中教育经历塑造的我

(三)大学专业教育塑造的我

三 反思与批判反思:处在生命半觉醒时期的我

(一)作为一名农村社会工作实习生的我

(二)作为一名农村社会工作项目工作人员的我

(三)作为一名农村社会工作教育者的我

四 反身性选择:生命觉醒后的我

(一)我的社会工作实践观

(二)我的社会工作教育实践观

(三)我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观

作者简介

落地·起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案例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古学斌。

得书感谢您对《落地·起步: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案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意识(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百年来的女性文学研究从有性别色彩到无视性别特征再到双性和而不同,画出了一道清晰的轨迹。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