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字,本书带你由电影媒介的发展出发,走入电影摄影艺术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电影摄影的历史追溯,洞悉活动影像诞生的技术条件以及电影语言创建的历史进程,在电影摄影活动的演变中探索电影摄影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对电影语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当前数字电影时代的影像本体进行总结和前瞻性的考察,不失历史深度的同时兼顾电影摄影的时代变迁语境。
书中重点著述了电影摄影造型的多种方式,从光学镜头、光线造型、色彩原理、画面构图和摄影机运动等方面论述了电影摄影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经典影片实际分析摄影造型手段的具体美学形态。
作者简介
作者汪举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电影摄影创作等。曾发表《极简主义光效造型:罗比穆勒摄影用光观念研究》《绘画与电影:“前电影”视觉机制考察》等CSSCI期刊论文;图书《当代传媒艺术发展研究》合著作者;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第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十佳作品奖、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颁发2019世界花卉大会“AIPH植物力量宣传纪录片荣誉奖”等创作奖项。曾担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摄影师,电影《傍晚向日葵》摄影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电影与电影摄影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
一、 活动影像的诞生
二、 早期电影制作
第二节 电影语言
一、 叙事语言的建构
二、 影像语言实验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
一、 高技术格式美学
二、 数据库文本建构
三、 突破银幕边界
第二章 电影媒介特征变迁
第一节 无声电影时期
第二节 有声电影时期
第三节 黑白到彩色
第四节 胶片到数字
第五节 数字时代的时空建构
第三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镜头
第一节 视觉机制的演变
第二节 光学原理
一、 基本结构
二、 景深概念
第三节 镜头分类
一、 标准镜头
二、 广角镜头
三、 长焦镜头
第四节 镜头组接
一、 连贯性原则
二、 长镜头调度
第四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光线
第一节 光线分类
一、 按光线来源分类
二、 按光线方向分类
三、 按光线作用分类
第二节 曝光控制
一、 特性曲线
二、 区域曝光
第三节 电影摄影用光观念嬗变
第四节 光线造型
一、 人物造型
二、 空间形象
三、 光线运动
第五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景别
第一节 景别的分类
一、 大远景
二、 远景
三、 大全景
四、 全景
五、 中景
六、 中近景
七、 近景
八、 特写
九、 大特写
第二节 景别的决定因素
一、 场景空间
二、 物距
三、 镜头焦距
四、 蒙太奇
五、 运动
第三节 景别的作用
一、 视觉制约
二、 形成风格
三、 决定画面节奏
第六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色彩
第一节 电影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 色彩的三要素
二、 三原色
三、 色调
第二节 电影色彩的特点
一、 真实性
二、 假定性
三、 象征性
四、 主观性
第三节 电影色彩的发展
一、 电影色彩技术发展
二、 电影色彩观念发展
第四节 画面色彩表现的影响因素
一、 光照条件
二、 被摄对象本身的色彩和质感
三、 感光材料和镜头
四、 后期调色
第五节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 形成画面的视觉基调和色调
二、 形成画面的视觉象征
三、 营造气氛
第七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构图
第一节 电影摄影构图及特点
一、 运动性
二、 整体性
三、 限制性
第二节 电影构图观念的演变
第三节 运动画面构图和固定画面构图
一、 运动画面构图
二、 固定画面构图
第四节 构图中的视觉元素
一、 中心点
二、 固定和运动
三、 人物位置
四、 背景和前景
五、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第八章 电影摄影造型之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形式和作用
一、 推
二、 拉
三、 摇
四、 移
五、 升降
第二节 摄影机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外部运动和内部运动
第四节 运动的目的
一、 突出人物
二、 情绪表达
三、 创造节奏
四、 产生视觉冲击力
五、 表意
六、 产生视觉变化
参考文献
遇见电影摄影艺术是202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举仁。
得书感谢您对《遇见电影摄影艺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