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的艺术史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二百多幅彩图的精美呈现,十九个个案的细密讨论,四大文化领域的纵横交错,一次引人入胜的图像阅读。

内容简介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一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作者简介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一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专著《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译著《宗教艺术论》 《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主编“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

章节目录

导论从"可视的艺术史"谈起 /1

第一编收藏与展览的考古学

第一章"收藏"的观念 /25

一什么是"收藏"? /26

二收藏什么? /31

三为什么收藏? /42

第二章从mouseion 到奇珍室:博物馆收藏的起源 /51

一亚历山大里亚缪斯神庙的真相 /52

二"奇珍室":藏品的博物馆 /58

第三章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艺术博物馆的生成 /69

一乌菲奇之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 /72

二乌菲奇之前的当代艺术品收藏 /77

三乌菲奇之前的美第奇家族收藏 /79

四瓦萨里:历史、艺术与机构 /86

五乌菲奇的综合/98

第四章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沙龙:博物馆的展览制度/103

一佛罗伦萨设计学院开启先河/104

二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收藏制度/106

三法国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展览制度/110

四沙龙的"制度创新"/115

五公众问题 /119

第五章卢浮宫:公共艺术博物馆之诞生 /123

一"对所有人开放":公众普世性的生成 /124

二"艺术的万神殿":藏品普世性的生成 /129

三博物馆体系:"普遍的艺术史"之空间化 /135

四向心力与离心力 /139

第二编现代艺术史体制

第六章谁是真正的"艺术史之父" /143

一黑格尔与艺术史叙事 /144

二贡布里希的"艺术史之父"假说 /149

三艺术史的"遗传":黑格尔、温克尔曼抑或瓦萨里? /155

第七章瓦萨里与现代艺术史体制 /157

一瓦萨里的"世界" /158

二从瓦萨里回看温克尔曼与黑格尔 /162

三父-子关系与现代艺术史建构的逻辑 /171

第八章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175

一从哲学看丹托 /176

二丹托的"艺术世界" /178

三"风格矩阵"与丹托学说的内在矛盾 /180

四1984年的突破 /183

五丹托的罹罪 /185

第九章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论" /187

一从"艺术史结束"到"艺术史终结" /188

二三部著作的叙事 /189

三"艺术史终结之后"的艺术史叙事 /193

四对贝尔廷的批评 /194

第十章从"博物馆终结论"到现代艺术史体制之完成 /197

一"博物馆终结论" /198

二格罗伊斯与"博物馆非终结论" /199

三"现成物"与"圣体":艺术作为宗教 /201

四现代艺术史体制之完成 /208

第三编历史与空间

第十一章瓦萨里艺术史模式的起源 /213

一几个关键词 /214

二瓦萨里艺术史模式的基本性质 /215

三1550年版的《大艺术家传》的空间结构 /217

第十二章《最后审判》图像与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程序 /221

一瓦萨里的《最后审判》图像 /222

二米开朗琪罗与西纽雷利的《最后审判》图像 /226

三晚期中世纪的《最后审判》图像 /230

四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程序 /234

第十三章另一类图像传统:《方济各生平》祭坛画 /241

一圣方济各与祭坛画 /242

二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圣方济各生平》祭坛画 /244

三瓦萨里与圣十字教堂 /246

第十四章原型: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图像与布局 /249

一图像制作第一阶段:1253-1281 /251

二约阿希姆主义与中世纪晚期历史神学的变革 /255

三图像制作第二阶段:1288-1305 /259

四从神学文本到视觉图像 /265

五东墙图像的秘密 /275

第十五章从约阿希姆到瓦萨里:空间的历史叙事 /281

一图像与历史 /282

二空间优先:大教堂的"宇宙形象" /288

三空间的历史叙事 /292

第四编图像的物性

第十六章弗莱切尔"建筑之树"辨正 /297

一《比较法建筑史》的特征 /299

二"建筑之树"的两种图像 /303

三"历史风格"与"非历史风格" /308

四图式A与图式B /310

第十七章"树形图"的图像志:"谱系树""知识树""耶西树" /313

一家族的生命:"谱系树" /314

二知识的体系:"知识树" /316

三神圣的图谱:"耶西树" /322

第十八章"树形图"的图像志:"历史之树"与约阿希姆 /335

一历史神学:从奥古斯丁到约阿希姆 /336

二《图像书》:约阿希姆的图像实践 /339

三图像的逻辑:从刻意隐瞒到普遍误读 /343

第十九章"树形图"的图像志:追寻"生命树" /349

一从"法律树"到"血亲树" /350

二十字架:独占的"生命树" /354

三伊甸园:另一种"生命树" /358

四面向东方 /362

代结论:交错的共时 /365

后记 /379

图版来源 /383

参考书目 /391

可视的艺术史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军。

得书感谢您对《可视的艺术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 电子书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80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这些纹样包括兽面纹、花卉纹、动物纹等具象纹样,还包括万字纹、几何纹等抽象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每一张纹样图都经过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
雏菊与稚鸟 电子书
本书内容精选自插画师那仁多年来的插画作品,书中有恬静的少女、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以及生活中的小物件,分别以绘本、单幅插画和系列合集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中国煤雕艺术源流考 电子书
我国煤雕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从石器到灵器,再到礼器、葬器、瑞器、陈设装饰器等,不同时代煤雕制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器形特征,煤雕既是凝结了创造者劳动和技巧的宝贵物质财富,也是体现民族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物化的结晶,是衡量中国文化艺术进步与发展的标尺之一。本书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实物及图片,全面、准确地介绍了煤雕的历史演变,在揭开我国煤雕艺术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煤雕
平面构成 电子书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中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培养设计师在二维空间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在二维空间内的基本造型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构图表现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平面构成研究的是二维空间中点、线、面、肌理等造型元素的情感特征和造型积极性;同时研究如何依据重复、渐变、对比、调和、变异等形式法则将平面造型元素设计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意图的作品。本书从平面构成概论、格式塔心理学派美学概论、视
艺术哲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永久原因和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