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开关电源常用拓扑的基本原理、磁性元件的设计原则及闭环反馈稳定性和驱动保护等。《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用教学式、How & why方法,讨论时结合了大量设计实例、设计方程和图表。《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同时涵盖了开关电源技术、材料和器件的新发展等内容。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的主要特色内容包括:各种常用开关电源拓扑设计、解决日常设计难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变压器及磁设计原理的深入分析,以及在第二版基础上补充的电抗器设计和现代高速IGBT的佳驱动条件等。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可作为学习、研究高频开关电源的高校师生的教材,并可作为从事开关电源设计、开发的工程师的设计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普利斯曼(Abraham I. Pressman),是美国知名的电源顾问和专家,曾经做过军事雷达军官和四十多年的模数设计工程师。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为电子领域里的数个“”作出了重要贡献:个用粒子加速器获得10亿伏特电压的能量、台用于计算机工业的快速打印机、个在宇宙飞船上拍摄月球表面照片的技术,早介绍用晶体管设计计算机逻辑电路的教科书,以及开关电源的教科书。

  Pressman先生是《开关电源设计》前两版的作者。

  比得斯(Keith. Billings),是一名注册电子工程师,电源领域的专家,《Switchmode Power Supply Hand-book》(由McGraw-Hill出版)的作者。他早期当过机械仪器制造商,为皇家空军的自动驾驶和电子指南设备等导航仪器做过技术支持;在政府的军事部门工作过,并专门从事包括UK3卫星的军用特殊仪器的设计。在过去的44年时间里,他专门从事开关电源设计和制造业。75岁时,仍然活跃于电源工业界,并在加拿大圭尔夫市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DKB电源有限公司。在此书中,Keith献出了Abe Pressman关于电源设计的培训课程,以及自己关于磁学的培训课程——变压器和电感的设计。

  Keith曾是一名狂热的帆船爱好者,但现在的爱好是玩滑翔机,在1993年时已建造了一艘高性能的滑翔机,1994年时曾在内华达明登滑翔至22,000英尺的海拔高度。

  莫瑞(Taylor More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基臣纳尔市的康耐斯托加学院电子学科的教授,与人合著过电子器件教科书,曾在滑铁卢市的威尔福德劳瑞尔大学任教,在拉巴斯天主教大学教电子工程专业课。他作为自由电源工程师和顾问,以及在乔治敦的加拿大Varian的开关电源开发部、圭尔夫市的Hammond制造业和GFC电源工作时,多次与Keith Billings合作。在其职业生涯早期,曾在加拿大IBM大型计算机研究部和多伦多全球电视工作室工作。

章节目录

第1部分 拓扑

第1章 基本拓扑

1.1 引言——线性调整器和Buck、Boost及反相开关型调整器

1.2 线性调整器——耗能型调整器

1.2.1 基本工作原理

1.2.2 线性调整器的缺点

1.2.3 串接晶体管的功率损耗

1.2.4 线性调整器的效率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1.2.5 串接PNP型晶体管的低功耗线性调整器

1.3 开关型调整器拓扑

1.3.1 Buck开关型调整器

1.3.2 Buck调整器的主要电流波形

1.3.3 Buck调整器的效率

1.3.4 Buck调整器的效率(考虑交流开关损耗)

1.3.5 理想开关频率的选择

1.3.6 设计例子

1.3.7 输出电容

1.3.8 有直流隔离调整输出的Buck调整器的电压调节

1.4 Boost开关调整器拓扑

1.4.1 基本原理

1.4.2 Boost调整器的不连续工作模式

1.4.3 Boost调整器的连续工作模式

1.4.4 不连续工作模式的Boost调整器的设计

1.4.5 Boost调整器与反激变换器的关系

1.5 反极性Boost调整器

1.5.1 基本工作原理

1.5.2 反极性调整器设计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推挽和正激变换器拓扑

2.1 引言

2.2 推挽拓扑

2.2.1 基本原理(主/辅输出结构)

2.2.2 辅输出的输入-负载调整率

2.2.3 辅输出电压偏差

2.2.4 主输出电感的最小电流限制

2.2.5 推挽拓扑中的磁通不平衡(偏磁饱和现象)

2.2.6 磁通不平衡的表现

2.2.7 磁通不平衡的测试

2.2.8 磁通不平衡的解决方法

2.2.9 功率变压器设计

2.2.10 初/次级绕组的峰值电流及有效值电流

2.2.11 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及漏感尖峰

2.2.12 功率开关管损耗

2.2.13 推挽拓扑输出功率及输入电压的限制

2.2.14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2.3 正激变换器拓扑

2.3.1 基本工作原理

2.3.2 输出/输入电压与导通时间和匝数比的设计关系

2.3.3 辅输出电压

2.3.4 次级负载、续流二极管及电感的电流

2.3.5 初级电流、输出功率及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2.3.6 功率开关管最大关断电压应力

2.3.7 实际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限制

2.3.8 功率和复位绕组匝数不相等的正激变换器

2.3.9 正激变换器电磁理论

2.3.10 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2.3.11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2.4 双端正激变换器拓扑

2.4.1 基本原理

2.4.2 设计原则及变压器的设计

2.5 交错正激变换器拓扑

2.5.1 基本工作原理、优缺点和输出功率限制

2.5.2 变压器的设计

2.5.3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半桥和全桥变换器拓扑

3.1 引言

3.2 半桥变换器拓扑

3.2.1 工作原理

3.2.2 半桥变换器磁设计

3.2.3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3.2.4 防止磁通不平衡的隔直电容的选择

3.2.5 半桥变换器的漏感问题

3.2.6 半桥变换器与双端正激变换器的比较

3.2.7 半桥变换器实际输出功率的限制

3.3 全桥变换器拓扑

3.3.1 基本工作原理

3.3.2 全桥变换器磁设计

3.3.3 输出滤波器的计算

3.3.4 变压器初级隔直电容的选择

第4章 反激变换器

4.1 引言

4.2 反激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4.3 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

4.4 断续工作模式

4.4.1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及导通时间与输出负载的关系

4.4.2 断续模式向连续模式的过渡

4.4.3 反激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4.5 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4.5.1 步骤1:确定初/次级匝数比

4.5.2 步骤2:保证磁心不饱和且电路始终工作于DCM模式

4.5.3 步骤3:根据最小输出电阻及直流输入电压调整初级电感

4.5.4 步骤4:计算开关管的最大电压应力和峰值电流

4.5.5 步骤5:计算初级电流有效值和导线尺寸

4.5.6 步骤6:次级电流有效值和导线尺寸

4.6 断续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4.6.1 反激拓扑的电磁原理

4.6.2 铁氧体磁心加气隙防止饱和

4.6.3 采用MPP磁心防止饱和

4.6.4 反激变换器的缺点

4.7 120v/220V交流输入反激变换器

4.8 连续模式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原则

4.8.1 输出电压和导通时间的关系

4.8.2 输入、输出电流与功率的关系

4.8.3 最小直流输入时连续模式下的电流斜坡幅值

4.8.4 断续与连续模式反激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4.9 交错反激变换器

4.9.1 交错反激变换器次级电流的叠加

4.10 双端(两开关管)断续模式反激变换器

4.10.1 应用场合

4.10.2 基本工作原理

4.10.3 双端反激变换器的漏感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流模式和电流馈电拓扑

5.1 简介

5.1.1 电流模式控制

5.1.2 电流馈电拓扑

5.2 电流模式控制

5.2.1 电流模式控制的优点

5.3 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控制电路的比较

5.3.1 电压模式控制电路

5.3.2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5.4 电流模式优点详解

5.4.1 输入网压的调整

5.4.2 防止偏磁

5.4.3 在小信号分析中可省去输出电感简化反馈环设计

5.4.4 负载电流调整原理

5.5 电流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5.5.1 恒定峰值电流与平均输出电流的比例问题

5.5.2 对输出电感电流扰动的响应

5.5.3 电流模式的斜率补偿

5.5.4 用正斜率电压的斜率补偿

5.5.5 斜率补偿的实现

5.6 电压馈电和电流馈电拓扑的特性比较

5.6.1 引言及定义

5.6.2 电压馈电PWM全桥变换器的缺点

5.6.3 Buck电压馈电全桥拓扑基本工作原理

5.6.4 Buck电压馈电全桥拓扑的优点

5.6.5 Buck电压馈电PWM全桥电路的缺点

5.6.6 Buck电流馈电全桥拓扑——基本工作原理

5.6.7 反激电流馈电推挽拓扑(Weinberg电路)

参考文献

第6章 其他拓扑

6.1 SCR谐振拓扑概述

6.2 SCR和ASCR的基本工作原理

6.3 利用谐振正弦阳极电流关断SCR的单端谐振逆变器拓扑

6.4 SCR谐振桥式拓扑概述

6.4.1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4.2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计算

6.4.3 串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实例

6.4.4 并联负载SCR半桥谐振变换器

6.4.5 单端SCR谐振变换器拓扑的设计

6.5 Cuk变换器拓扑概述

6.5.1 Cuk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部分 磁路与电路设计

第7章 变压器及磁性元件设计

第8章 双极型大功率晶体管的基极驱动电路

第9章 MOSFET和IGBT及其驱动电路

第10章 磁放大器后级调节器

第11章 开关损耗分析与负载线整形缓冲电路设计

第12章 反馈环路的稳定

第13章 谐振变换器

第3部分 典型波形

第14章 开关电源的典型波形

第4部分 开关电源技术的应用

第15章 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校正

第16章 电子镇流器——应用于荧光灯的高频电源

第17章 用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低输入电压变换器

参考文献

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是201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美]普利斯曼。

得书感谢您对《开关电源设计(第3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电子书
通信类科普读物,在充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框架之余,将移动通信的神奇与精彩展示给读者朋友。 大话移动通信主要面向初入移动通信领域,或已有一定基础,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移动通信知识框架的读者,希望为大家解决学习移动通信知识过程中的以下难题: ·怎么学习移动通信知识 ·学习哪些移动通信知识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背后的原因与动力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 电子书
理解5G国际标准化的一把钥匙,也是标准化领域难得的一本好书。
5G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 电子书
一书详解5G技术与标准,适合移动通信学者、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