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框架,全面总结和提炼和谐社会的功能及其基本机制的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探讨选择、博弈与结构的调整,以及组织分化与社会认同机制,全面总结和提炼和谐社会的功能及其基本机制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和谐社会的建构最核心的是其基本功能及实现机制的维护与建设,这需要关注物资、货币、权力、影响、价值或者承诺五个不同博弈层次的镶嵌性,以及博弈均衡实现路径的稳定性和开放性问题。“博弈-结构功能主义”有助于推进人们对制度配套问题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王水雄,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从事组织理论、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多个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代序 社会功能的三种分析与博弈论

一、功能解释理论与博弈论分析

二、功能描述分析与博弈论分析

三、功能预期假定和博弈论分析

导论 社会和谐与“博弈—结构功能主义”

一、不仅仅是利益协调

二、结构功能论及其局限

三、博弈论的带入和新的变动

四、“博弈—结构功能主义”

五、结构的界定与类型

六、小结与章节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 理论定位:博弈论如何贴近社会生活

第1章 博弈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实践形式

一、博弈和博弈论

二、经典博弈论

三、均衡和社会秩序

四、博弈论的新趋势

五、小结:“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定位

第2章 从行动和信息到结构与注意力

一、三十六计与经典博弈论简介

二、理论取向和现实关怀比较

三、理论预设比较

四、经典博弈论与三十六计的互构

五、三十六计的形式化与系统化

六、前提的现实化与博弈论推进方向

七、小结及对“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补白

第二部分 微观层面:社会结构如何约束博弈行为

第3章 生育:产权制度与博弈结构的影响

一、分析框架:从产权制度到博弈结构

二、生育如何受制于宏观层次的博弈结构

三、生育如何受制于中观层次的博弈结构

四、生育如何受制于微观层次的博弈结构

五、生育政策各层次相关博弈的交互作用

六、结论:生育的“博弈—结构功能主义”观

第4章 医疗:信息地位、权力与价值

一、信息不对称、逆淘汰与交易达成难题

二、克服机制:物资和货币层面的博弈

三、克服机制:引入权力(武力)层面的博弈

四、克服机制:迈入影响及价值层面的博弈

五、克服机制:“其他变数”和综合影响

六、“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病理诊断

七、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解:医患博弈的启发

八、简要的总结

第5章 教育:“读书无用论”的博弈分析

一、“读书无用论”观念的表现

二、“读书无用论”建构逻辑和成因的博弈分析

三、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四、博弈层次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第6章 求职:机会集合、关系选择与结构效应

一、问题提出:博弈框架下的求职

二、理论回顾、研究问题设计与假设

三、因变量、自变量及其测量

四、统计数据、假设验证与解释

五、结论与讨论:机会集合与博弈层次

第7章 公共品提供:饮水等的镶嵌式博弈

一、公共品提供的双重逻辑

二、农村公共品提供制度逻辑中的镶嵌式博弈

三、桥梁修建与饮水工程:王村的公共品提供历程

四、饮水与村庄的影响及价值资源:镶嵌式博弈的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公共品与公共资源

第8章 捐赠:影响、注意力机制及其均衡

一、文献回顾及分析框架

二、经验对象与研究假设

三、数据与变量

四、假设验证和发现

五、注意力机制如何起作用:以万科为个案

六、结论与讨论:影响层次的博弈与规律

第三部分 过渡阶段:群体分化与结构维持

第9章 群体分化:成瘾社会建构的启示

一、成瘾机制:贝克尔机制的探讨

二、成瘾机制再探讨:生理性与环境性交互作用

三、现实印证:网络成瘾、吸毒成瘾和农村地下六合彩迷狂

四、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及成瘾防治

五、结论和启示:群体分化与博弈层次

第10章 结构维持:直销制度何以延续

一、安利薪酬制度及其激励效应简介

二、制度“不公平”及其运转良好的解释

三、对“关键转向”的解释与直销人员的不平等结构

四、不平等结构的维持:其他领域的比照

五、结论与讨论:结构维持与博弈层次和规则

第四部分 宏观层面:经济增长、结构刚性与价值困境

第11章 经济增长:“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

一、关于“中国奇迹”的解释与相关问题

二、“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初步解释

三、不同层次博弈的彼此制约:“类新教伦理效应”

四、“类新教伦理效应”的式微与经济增长问题

五、结论与讨论:多层次博弈间的关系

第12章 结构刚性:边际消费倾向的收入分层考察

一、消费分层研究的意义与困境

二、不同收入阶层的支出差异

三、投资—产出乘数的收入分层差异

四、来自CGSS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五、宏观干预的相对无效性

六、结论与讨论:社会结构的刚性

第13章 价值困境:慈善理念与科层制取向

一、科层制及其难题

二、分析立场:组织系统中的行为者效用

三、B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危机

四、两种参照逻辑与慈善组织的价值激励

五、“身后想象力”与社会政策

六、结论与讨论:价值或者承诺层面的博弈问题

第五部分 结语: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索

第14章 结论与讨论: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

一、“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意义

二、各层次博弈内部规则与外部关系

三、和谐社会基本功能

四、基本功能机制的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水雄。

得书感谢您对《博弈——结构功能主义:对和谐社会基本功能机制的探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语法范畴间的互动机制 电子书
本选择语法中的疑问、比较、否定等几大基本范畴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中国路径:双层博弈视角下的气候传播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结合双层博弈框对气候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
词义球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句法一词义界面理论为基础,对汉语的动词、非属性名词等部分实词的词义结构做了新的切分与描写,初步构建了词义球结构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探讨翻译的定义、研究范围、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2章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第3章为语言元功能与翻译研究。第4章为语境与翻译研究。第5章为语法隐喻与翻译研究。第6章为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第7章为结论,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城市中国的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电子书
本书以喻家社区中“业委会筹建事件”为个案,分析了多重行动逻辑的内生制约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