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我国技术侦查措施适用中隐私权保护不足的现状,交叉运用宪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分析了技术侦查制度与个人宪法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合理逻辑关系;通过法益衡量方法,提出技术侦查惩治犯罪的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私人利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家为了惩罚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在特定情形下允许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有限地侵入他人的私生活。同时,国家应当通过立法保障技术侦查措施对个人隐私权的干预具有合理性:批准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应当遵循重罪和必要性原则,技术侦查措施具体程序的实施必须贯彻比例性和正当程序原则,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应当赋予相对人事后救济途径。
国家只有切实履行对个人隐私权的积极保护与消极不侵犯责任,才能完整地实现隐私权的权能。
作者简介
作者胡忠惠,1968年出生,四川峨眉人。曾在法院工作十余年,现为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证据法学,在《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各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技术侦查制度基本问题概说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相关理论学说
(二)技术侦查措施概念辨析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特征
二、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制度考察
(二)现行立法中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性质考察
(一)作为诉讼行为的技术侦查措施
(二)作为强制侦查的技术侦查措施
第二章 个人隐私权的界定
一、隐私与隐私权发展的阶段
(一)以“隐”为核心的个人隐私权
(二)以“私”为核心的个人隐私权
二、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和客体内容
(一)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二)传统隐私权的客体内容
(三)隐私权客体的发展
三、国家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义务
(一)国家对隐私权保护的积极义务
(二)国家对隐私权保护的消极义务
第三章 技术侦查措施与个人隐私权关系的理论解析
一、技术侦查措施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
(一)与住宅及私人活动隐私权之冲突
(二)与邮电、通讯秘密权之冲突
(三)与信息自主权之冲突
二、技术侦查措施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一)技术侦查措施与隐私权的法益衡量
(二)法益衡量的实现——重罪原则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正当化依据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条件——必要性原则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令状原则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程序——程序法定原则
四、技术侦查措施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判断
(一)客观标准
(二)主观标准
第四章 域外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规制
一、美、日有关诱惑侦查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
(二)日本
二、美、德有关秘密监听法律规制浏览
(一)美国
(二)德国
三、域外有关控制下交付的相关规定
(一)日本
(二)我国台湾地区
四、其他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规范
(一)空中监控与拍照
(二)热显像仪
(三)电子追踪装置
第五章 我国技术侦查制度的规范现状与完善
一、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规定
(一)《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二)其他单行法的规定
(三)公安机关颁布的行政规章
(四)《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
(五)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二、我国立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制约
(一)具体制度的制约
(二)我国侦查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所负法定义务
三、我国技术侦查制度中隐私权保护的完善
(一)确立技术侦查制度中隐私权保护的事前令状原则
(二)确立技术侦查措施与隐私权保护边界的基本原则:比例原则
(三)确立技术侦查制度中隐私权保护的事后救济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技术侦查制度中的隐私权保障问题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忠惠 等。
得书感谢您对《技术侦查制度中的隐私权保障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