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战后冲绳文学创伤研究:揭示命运与人文关怀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创伤”这一视角切入,辅以后殖民批评理论、女性批评理论,对战后冲绳文学中的“战争创伤”“种族创伤”“女性创伤”等不同的创伤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修复策略进行了探究,整体把握冲绳文学创伤书写的脉络与走向,进而挖掘文本背后本质化的历史和现实真相,揭示冲绳作家对冲绳命运所倾注的人文关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武陵译学丛书”专家委员会
“武陵译学丛书”总序
主编絮语
序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1 日本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趋势概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1.4.1 关于“战后”
1.4.2 关于“本土”
1.4.3 关于“冲绳文学”
1.4.4 关于“创伤”与“创伤理论”
第2章 冲绳的历史与冲绳文学
2.1 苦难的冲绳
2.1.1 战前的历经沧桑与荣辱浮沉
2.1.2 战后的满目疮痍与悲欢离合
2.2 战后的冲绳文学
2.2.1 冲绳文学与日本文学
2.2.2 美国占领时期的文学摸索
2.2.3 “复归”后的文学追寻
第3章 战争创伤
3.1 战争记忆与身体变异
3.2 战争体验与疾病隐喻
3.3 战争幽灵与跨代创伤
3.4 战争意象与记忆再现
第4章 种族创伤
4.1 双重意识与夹缝残喘
4.2 异化他者与身份迷失
4.3 权力话语与人性扭曲
4.4 文化疏离与族群隔阂
第5章 女性创伤
5.1 多重压迫与沉默他者
5.2 堕落糜乱与生死悲歌
5.3 爱恨交错与身体创伤
5.4 女性记忆与精神困惑
第6章 创伤修复
6.1 治疗创伤的良药——回忆与诉说
6.2 弥合创伤的门径——哀悼
6.3 修复创伤的方法——移情
6.4 抚慰创伤的钥匙——民俗文化
6.5 治愈创伤的根本——重建自我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冲绳文学奖 入围作品一览表
附录2 琉球新报短篇小说奖 入围作品一览表
附录3 九州芸術祭文学賞 受賞作候補作一览
附录4 おきなわ文学賞 入選一(2013—2018)
索引
战后冲绳文学的创伤书写是202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丁跃斌。
得书感谢您对《战后冲绳文学的创伤书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