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从知识流播角度观察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认知史著作。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
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近代中国人思考救国之途和发展之路的独特的探索史。
作者简介
作者陈鹏,安徽安庆人,1985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北京城市史。
发表《试论1928年迁都对北京的影响》《“黄色音乐”:一个近代生成词汇的历史考释》《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与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等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
第一节 历史因缘
一 奥斯曼帝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二 两国近代命运的相似性
三 宗教领域的交流与摩擦
第二节 奥斯曼帝国信息的获取
一 来自西方的影响
二 来自日本的影响
三 中土多渠道往来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基本文献
一 档案、官修典籍
二 新闻报刊
三 专著
四 文集、日记、家书、游记
五 综合类数据库
第二章 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
一 初识他者:近代以前的奥斯曼帝国记述
二 全面了解:晚清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记述
三 走向深入:民国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记述
第二节 奥斯曼帝国知识的传播媒介
一 出版事业
二 学校教育
三 文体活动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在中国的民间记忆
一 土耳其浴
二 土耳其鸦片
三 土耳其地毯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形象与中国人的自我认知
第一节 不只是“病夫”:奥斯曼帝国在晚清的形象
一 建构更为弱势的他者
二 作为变革者的奥斯曼帝国
三 对奥斯曼帝国军事力量的赞赏与担忧
第二节 全球视野的扩大:近代中国人对两国关系的认知演变
一 俄土战争与近代中国人关注奥斯曼帝国的首次高潮
二 俄土战事与中国外交局势的自我认知
三 世纪之交双边关系定位认知之转变
四 民国时期双边关系认知之发展
第三节 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奥斯曼-土耳其洲属观
二 “脱欧入亚”:一战与土耳其洲属认知之转折
三 反帝话语下土耳其在亚洲地位之强化
四 土耳其洲属建构的困境与矛盾
第四章 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现代改革的借鉴
一 认知与思考教案、外债、铁路问题
二 认知公法与竞登国际舞台
三 解析“均势论”与“公保论”
第二节 清末各派对土耳其立宪革命的诠释
一 清廷及知识界的关注与讨论
二 革命招致乱象还是杜绝瓜分
三 革命应否止于君主立宪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覆灭之后:“土耳其复兴”的反思与救亡动员
一 不只是“榜样”:“土耳其复兴”的反思
二 “近东”的复兴与“远东”的救亡动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鹏。
得书感谢您对《认知他者与反观自我: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帝国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