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了解美国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启发我国行政立法。
内容简介
美国作为较早进行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国家,其制度设计、操作经验都相对完备和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作为比较法研究的成果,系统梳理了美国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制度框架及操作程序,分为五章进行介绍,对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理论、制度框架、基本运作以及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该制度对我国行政立法之启示亦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论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ABSTRACT
序一
序二
缩略语应用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一)研究行政立法中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意义
(二)研究美国制度经验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概念澄清
一、行政立法
二、成本收益分析
三、行政立法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 行政立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依据、挑战及作用
一、理论基础
二、不绝于耳的挑战
三、作用
四、理解成本收益分析的恰当维度
第三节 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沿革
一、时代背景
二、政府行政上“成本收益王国”的到来
三、国会立法上态度暧昧
四、法院司法上“沉默的声音”
第二章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制度框架
第一节 基本法律依据
一、国会的立法
二、总统行政命令
三、A-4号通知
第二节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行政立法中的适用范围
一、一般规定
二、排除范围
第三节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行政立法中的适用机构
一、行政立法部门
二、OMB与OIRA
三、美国审计总署
四、国会
第三章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运作
第一节 基本运行程序
一、详述问题,确定基准线及成本和收益的取向
二、确定替代方案
三、分类登记潜在影响,选择测量单元
四、预测法案存在期间数量上的影响
五、对所有的影响货币化
六、通过贴现得出现值
七、加总成本和收益,得出净现值
八、进行敏感性分析
九、推荐具有最大社会收益的供选方案
第二节 基准线的确定
一、基准线的含义
二、影响基准线的重要基础变量
三、服从比率的设定
四、多重规范的存在
第三节 替代方案的选择
一、选择替代方案的必要性
二、替代方案选择的考量因素
三、替代方案的确定
四、替代方案选择和分析中的疑难问题
第四章成本与收益的计算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成本
一、基本概念
二、成本的主要分类
三、成本的双重分析范式: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四、美国行政立法的成本收益总结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收益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分类
三、收益的计算步骤
四、主要收益举例
第三节 行政立法收益的计算
一、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二、“市场交易性(market)”利益之评估
三、“非市场交易性(non-market)”利益之评估
四、不确定及风险的处理
第四节 贴现率问题
一、贴现的基本原理
二、贴现率的确定方式
三、美国的操作
四、关于贴现率的争议
第五节 成本收益的加总计算
一、成本收益结果确定的主要方法
二、帕累托效率的追求及其实现障碍
第五章对我国行政立法之启示
第一节 我国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之概况
一、现状:立法情况及实践操作
二、存在的问题:两个案例的钩沉
三、我国行政立法确立成本收益分析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节 美国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一、设立独立统一的行政立法审查机构
二、完善信息搜集和档案管理工作
三、建立起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 中国的“A-4通知”: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指导(试拟稿)
一、概述
二、分析程序
三、分析的内容
四、成本收益的计算方法
附录一:12866号总统行政命令:规制计划与审查
附录二:13563号总统行政命令:对规制措施和规制审查的完善
参考文献
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制度研究:以美国为例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行政立法成本收益分析制度研究:以美国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