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十七年”新曲艺研究

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十七年”新曲艺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新曲艺与新中国文化的紧密关系。

内容简介

新曲艺是传统曲艺形式与新的时代性内容相“碰撞”之后所生成的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的一种艺术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尤其受到中国革命及其文艺工作的青睐,到“十七年”(1949—1966)时期 是得到大力发展。

本书以“十七年”新曲艺为中心,分别从历史演变、文艺方向与政策推动、文艺工作者参与、文体形态与创作理论建设以及传播方式与效果等几个层面探析与总结“人民文艺”普及实践的整体过程、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并综合借鉴与运用社会文化史、听觉研究、情感研究等方法,深刻把握口头性、文艺性、革命性与民族性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

本书试图指出:在革命的视域中注重口头文艺,不仅因为它能够被革命主体即文盲与半文盲的工农群众所听懂与欣赏,在于由于声音的在场性与包裹感而形成的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众)的未分化状态。这不仅使口头文艺与革命的“集体性”相呼应,而且也使其充满“人情性”,从而自然成为革命情感动员工作的一部分,而这种认识与实践都构成了新中国文艺普及工作的基础与经验。

作者简介

作者周敏,上海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并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理事、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重返“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学实践:挑战性与可能性

导论

第一节 何为“新曲艺”

第二节 如何进入“十七年”新曲艺

第一章 发现民间与现代说唱文艺之萌生

第一节 通俗与大众的变奏:“革命通俗文艺”的生成

第二节 顾颉刚:从研究民间到“运用”民间的先行者

第三节 民间的发现与激活:老舍与赵树理的通俗文艺实践

第二章 文艺工作者与“十七年”新曲艺之演化

第一节 文艺“普及第一”方针推动下的新曲艺

第二节 普及与提高之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开

第三节 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及其困境

第四节 曲艺艺人改造中的理性考量与策略运用

第三章 新曲艺的理论建设与文体形态

第一节 新曲艺的创作概况:口头传统的转化

第二节 创作理论的探寻:“故事性”及其边界

第三节 作品细读:革命政治的民间情理化书写

第四章 “夺取旧文艺阵地”:新曲艺在基层的传播

第一节 文化馆、站与农村俱乐部:新曲艺乡村传播网之建立

第二节 艺人下乡与媒介技术运用:新曲艺的基层传播

第三节 群众文艺的“声”与“情”: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

结语 新曲艺与“人民文艺”

参考文献

后记

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十七年”新曲艺研究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敏。

得书感谢您对《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十七年”新曲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人民至上 电子书
本书以文学纪实的手法,深入农村,深入农民,从经济、设施、文化、教育等角度全方位呈现“双联”给甘肃省兰州市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岁那年 电子书
以诗意的写作手法和简洁纯净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孩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小说的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饱受蹂躏的美丽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电子书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一种,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由绪论和6章内容组成,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构建努力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包括“中国化”历史成因的剖析以及标志性成果的概括;“中国化”时代创新需要厘清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思想资源的整合以及大众
清代文艺思想史(下) 电子书
本书共4编27章130余万字,分为清初的文艺思想、清中期的文艺思想、清代前中期的其他文艺思想三个部分,全面论述了清代(不含晚期)文艺思想的发展。本书在论述每一个时期的文艺思想时,都将该时期的文艺思想分为诗学、散文、词学、小说、戏剧、绘画、书法、园林、音乐等部分加以专题的论述和阐释,专题论述部分都既有概述阐释又有以代表性人物的文艺思想为中心的论述,既有清代文艺思想历史发展脉络的描述,又有典型人物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