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四期数字管控下高频经典财税问题案例解析

金税四期数字管控下高频经典财税问题案例解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指导,结合以发票电子化改革进行讲解,解析智慧税务数字管税下金税四期(发票电子化)背后的税务风险,作者也将近5年来全国各地粉丝的财税疑难问题进行整理,并根据近期新政策配案例解析,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财产行为税等实务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还涉及到业务涉税风险管理,比如合同涉税指标、股权转让指标、重组指标、虚开发票指标、破产指标等。全书以一问一答一案例的形式展开编写。内容突出实用、实务,方便纳税人在金税四期管控下找到自已对号关注的问题。

作者简介

韩海敏,税友集团不错财税顾问、不错业务研究员、培训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集团专家讲师、专业网站资深咨询专家、全国分支机构讲师导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省市两级会计领军人才;在税务局工作近20年,曾入选国家税务总局专业人才库成员、浙江省地税局很好科研人才;讲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营改增、企业涉税风险防控过程中的实务难点。

章节目录

第一篇 增值税及发票案例分析



1.按月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收人包含销售自建不动产和销售货物收入,如何确定免征收人口径?3



2.按季度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收入分别开具了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确定免征收入口径?4



3.分公司的增值税留抵税额是否可以合并到总公司抵扣?4



4.建筑企业开3%甲供材的增值税发票,分包方向建筑企业也开3%的劳务发票,税额是否可以抵减?



5.怎么理解财税[2014]57号文件中的简易计税?



6.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怎么抵扣?



7.一般纳税人就同一应税项目既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人是否可以免税?8



8.因拖欠货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及合同违约方支付的赔款是否需要开具发票?10



9.建筑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具不征税普通发票?



10.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取得的收益是否要缴纳增值税?



11.人力资源外包应该按照收取的全部价款开具发票吗?



12.个体工商户销售农产品如何开具发票?



13.拆除违章建筑,进项税额是否需要转出?



14.销售已完成,发票未开,是否缴纳增侦税?



15.公司营业范围没有安装服务,实际业务中有,按什么税率缴纳增值税?16



……


金税四期数字管控下高频经典财税问题案例解析是1970年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作者韩海敏。

得书感谢您对《金税四期数字管控下高频经典财税问题案例解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老板财务管控必修课 电子书
本书凝聚了作者20多年来的企业财务管控智慧,以及数十万家企业、16万老板与高管的实践经验和心得总结。作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打通财务与业务壁垒,帮老板迅速建立“经营财务”和“大财务”的财商思维。让老板也能看懂财务报表,掌握关键数据,从而做对经营决策,并学会运用财务手段控制成本、倍增利润、降低风险,真正实现“向财务要利润”的战略转型,推动企业价值快速提升。
电力营销业务质量管控实践 电子书
本书全面阐述了营销业务质量智能分析管控平台的建设目标、设计思想及系统功能,列举了营销业务质量管控的常见问题与线索解析,并给出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
老板要懂的财务管控知识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企业老板和管理者如何做好财务管控的工具书,全书共10章,分别从引领企业如何做好财务工作、做好财务管理、掌控财务结构、进行财务预算、做出财务决策、做好成本控制、管好流动资金、了解经营状况、做好内部控制以及税务工作等方面,概括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的财务管控知识,全方位帮助读者站在财务管理高度实施财务管控。  本书主要针对企业老板和管理者这一群体进行内容编写。同时,对于想要向管理者晋升的
企业重组实务:法财税处理、全流程操作与经典案例分析 电子书
很多企业希望通过重组来开拓市场、扩大经营、盘活资产等,但不少工作人员却缺乏实战经验。本书根据作者对上百家企业在重组实践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汇总而成,书中将不同的重组方式采用的方法、流程、内容等,以图表并用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让拟利用重组实现商业意图的企业掌握重组精髓,并运用在实践中,是一本重组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工具书。本书共12章。第1章至第3章主要讲述了重组给企业带来了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以
全球气候变化碳税边境调整问题研究 电子书
探讨碳税边境调整对我国的挑战及应对,提出碳税边镜调整目的是追求较高的环境保护水平,实施不违反多边贸易规则,对贸易、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中性,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实施能增加因碳税产生的财政收入,增强应对财政能力,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