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农业史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太湖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来描述其简朴自然的稻作生产生活方式。唐宋时期这里开始成为产粮大区以及重要的财赋之地,所谓“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人多地少、赋税沉重、水旱灾害频发,而圩田水利拓展,湖区水面和丘陵高地都得到有效利用,水稻、春花、桑蚕、棉花、畜牧、果蔬等生产门类因水旱制宜,实行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更加精细完善。同时,农业资源开发范围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刺激以及桑棉争田占地等因素,使得当地种植业布局与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
低湿易涝的水土环境、长期繁忙而辛苦的农业劳作和沉重的生存压力,养成了江南农民特别勤劳和特别能吃苦的品质,以及务实肯干的精神,而各种农业技艺和经营智慧也贯穿在其艰辛的劳作过程之中。正因为人勤地利,才使得明清太湖地区的农业技术成就和生产效益达到了传统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令人称道的鱼米之乡、甲富之地和文化之邦。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明清太湖地区的农民养活了国家,养活了社会,却难以养活他自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第一章 农业环境条件与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农业区域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
第三节 农业历史文化积累
第二章 圩田建设与水利兴修
第一节 明清以前太湖地区的农田水利概况
第二节 明清太湖圩田水利系统的演变
第三节 圩区水利规划与圩田治理举措
第四节 大型圩田水利工程芙蓉圩的修筑与维护
第五节 湖州溇港浚治机制及其官民合作模式
第三章 水稻品种增加与稻作技术演进
第一节 水稻品种与育种技术
第二节 水田土壤耕作技术
第三节 育秧与移栽
第四节 灌溉、耘耥和烤田
第五节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第六节 水稻收获、碾打与加工
第四章 稻作农业生产与生活习俗
第一节 看天观象及其经验知识
第二节 稻作神灵崇拜与消灾祈福习俗
第三节 稻作饮食习俗
第四节 稻作习俗的成因、内涵与变迁
第五章 春花作物生产及其生态与社会效益
第一节 明清太湖地区麦作与稻麦复种的演变
第二节 水旱轮作制度下的麦作技术
第三节 明清太湖地区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种植
第四节 春花作物生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六章 蚕桑生产兴盛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 太湖地区蚕桑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桑蚕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蚕桑生产兴盛的因素及特点
第七章 棉花种植的扩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明清太湖地区棉花种植扩展的过程
第二节 棉花种植技术的演进
第三节 植棉面积扩大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第四节 棉花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八章 畜禽品种选育与饲养管理
第一节 太湖地区畜禽饲养的历史概况
第二节 太湖猪育成过程及其种质资源价值
第三节 湖羊养殖史及其当代保种利用
第四节 浦东鸡的饲养繁育与保种价值
第九章 农业生产结构变迁与生态适应
第一节 太湖平原区粮桑棉种植结构变迁
第二节 种藕养鱼:湖区水面利用
第三节 经济林木栽植:丘陵山地利用
第四节 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及其生态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是202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惠富平 等。
得书感谢您对《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