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

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两大汉学家联手解读国学经典,看西方人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由汉学家安乐哲与罗思文合作,将《论语》翻译为英文,并作了详细注释。他们还撰写了数万字的导言,从哲学视角出发,分析《论语》的历史背景及其蕴含的思想,本书无论是对《论语》的学术研究,还是中英翻译学的研究都有较高价值。

书中《论语》正文为中英对照形式,既可满足释读需求,也可作为经典的典籍英译作品欣赏。透过两位西方汉学家的视角,我们可以再度认识孔子这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他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

译注者安乐哲,国际知名汉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中西比较哲学界领军人物。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主编。

翻译出版多部中国典籍,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书译介至海外,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文化奖”、“会林文化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说明

致谢

导言

历史及文本背景

哲学及语言学背景

学而篇第一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为政篇第二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八佾篇第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里仁篇第四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公冶长篇第五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雍也篇第六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述而篇第七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泰伯篇第八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子罕篇第九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乡党篇第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先进篇第十一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颜渊篇第十二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子路篇第十三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宪问篇第十四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14.28

14.29

14.30

14.31

14.32

14.33

14.34

14.35

14.36

14.37

14.38

14.39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卫灵公篇第十五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季氏篇第十六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阳货篇第十七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微子篇第十八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8.10

18.11

子张篇第十九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尧曰篇第二十

20.1

20.2

20.3

附录一:《定州论语》

附录二:有关语言、翻译和阐释的进一步说明

参考文献

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是2022年由中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安乐哲 译注。

得书感谢您对《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细读《论语》诠释文本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
《论语》中的大道理.白话与评析 电子书
《论语》是“六经”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哲学,但由于语句过于深奥,使得初学者很难读懂。本书对《论语》中的经典段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讲解,并以大量历史故事作为注脚,让读者更加明白易懂,从而领悟论语中的人生道理。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电子书
本书分为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等二十篇,内容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人生:思与诗 电子书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我的人生之路、思辨人生、诗意人生,全面展现了作者的一生及其对于人生、人性的各种思考。我的人生之路部分,展示了作者从儿时到晚年走过的路。思辨人生部分,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意人生部分是作者写的二百多首诗,分为十五个篇章,“我的父亲与母亲”“我与老伴”“我与家人”“我与学生”“小城旧事”“思乡”“忆旧”“怀师友”“读书”“读庄子”“纪念毛泽东”“时事杂咏”“外出杂咏”“住院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