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专家伴读版)

君主论(专家伴读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清华、人大、哈佛专家26篇导读,讲透君主论背后的深意。

内容简介

本书中说:助人强大等于自取灭亡,善行与恶行同样会招致仇恨,审慎的人应慷他人之慨,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时,决不能够也不应该遵守信义;施恩应细水长流,而伤害则应干脆利落……

马基雅维利细致地讨论了如何通过邪恶而卑鄙的方式获得统治地位,他对阴谋的论述是《君主论》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章。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对“邪恶”问题入木三分的刻画,有些思想家觉得这里大有文章。比如,斯宾诺莎和卢梭都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正直的人。

但如何面对和理解邪恶,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声名狼藉的马基雅维利直面人性的脆弱与阴暗,力图揭示邪恶与良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不正是当下重新阅读《君主论》的意义和价值吗。

因为如果你不能够直面恶,那你也没资格拥抱善。

作者简介

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代表作有《君主论》《论李维》《战争的技艺》《佛罗伦萨史》等。

他所著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其中的政治智慧盛名不衰,迄今已五个世纪。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君主论》人物与战争关系图

【三个圈专家导读】在道德和现实面前,人们应该如何行动?

【三个圈专家伴读】献词 旧瓶里的新酒

献词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敬致洛伦佐·德·美第奇殿下

第一部分 君主国的类型、获取方式及其典范

第一章 君主国的类型及获取君主国的方法

第二章 论世袭君主国

第三章 论混合君主国

第四章 被亚历山大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他死后为什么没有背叛他的继承者

第五章 怎样统治被征服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之下的城市或君主国

第六章 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第七章 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第八章 论以不道德手段获得君权的人们

第九章 论市民的君主国

第十章 论衡量君主国力量的方法

第十一章 论教会君主国

第二部分 武装的先知:马基雅维利论军队和军事力量

第十二章 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第十三章 论外国援军、混合军和本国的军队

第十四章 论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第三部分 马基雅维利的革命性与善恶兼具的君主

第十五章 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非议的原因

第十六章 论慷慨与吝啬

第十七章 论残酷与仁慈,以及受爱戴和被畏惧哪个更有利

第十八章 论君主的守信之道

第十九章 君主应避免被蔑视和憎恨

第四部分 审慎与君主的谋略

第二十章 论城堡及君主日常措施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第二十一章 论君主如何自我经营以赢得尊敬

第二十二章 论君主的大臣

第二十三章 论怎样避开谄媚者

第五部分 命运与意大利的解放

第二十四章 论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国家

第二十五章 论命运如何影响人世事务及如何抗争命运

第二十六章 劝谏从蛮族手中解救意大利

译名对照表(依据中文译名按拼音顺序排列)

马基雅维利的生活与时代

君主论(专家伴读版)是2024年由读客文化出版,作者[意]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得书感谢您对《君主论(专家伴读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论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巴蜀地区的文学与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巴蜀文学研究、巴蜀女诗人研究、巴蜀文学文献辑补和巴蜀名人年谱整理。本书避开了学界对唐、宋巴蜀文学研究的热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晚唐五代和明清时期的巴蜀地区,不仅研究巴蜀地区有名的作家、作品和诗文流派等,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及巴蜀地区的才女作家,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和系统研究,同时对相关巴蜀文献进行了辑补和整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
荒野过客:鲁迅精神世界探论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孙玉石先生多年鲁迅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新考研数学超级金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电子书
本书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考研《数学考试大纲》要求,系统详尽地分童讲解了考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要求掌握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涵盖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解题所需全部技能,亮点特色:(1)始终如一的学习理念:学习的本质在于简化,学习的捷径在于对基本定义内涵外延的透彻理解,本书通过对基本定义的深度解析来化解考研数学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难点。(2)贴合考生思考路径的体例设计,体例设计完全从学生学习的思维角度设计。(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电子书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一种,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由绪论和6章内容组成,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构建努力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包括“中国化”历史成因的剖析以及标志性成果的概括;“中国化”时代创新需要厘清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思想资源的整合以及大众
在旅行中寻找生存的可能——论彼得·汉德克小说中的空间建构 电子书
汉德克一贯以反对传统、探索求新著称,具有超越一般作家的敏锐眼光,至今已创作了海量作品,被誉为“德语文学神童”。本书聚焦汉德克的旅行文本,基于文本自身所呈现和传达出的大量空间信息和内容,以及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界的“空间转向”这一范式转型,从“空间”一词切入,对汉德克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首先对文学和空间的互动关系做出阐释。其次以汉德克创作生涯中期的三部旅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将旅行模式视为作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