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朱晓阳从事学术研究以来的部分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集中在对地势学和“彻底解释”进行界说。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此的讨论还很不够,本书的出版有望推动国内学界对这一新兴理论及其相关经验研究的重视和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朱晓阳,是社会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法律人类学、人类学发展研究、工业人类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爱好书法、素描,写的一手好字,并热爱诗歌,被北大社会学系于长江老师评为“中国最像诗人的人类学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地势”是个什么问题?

第一编 理论与方法

地势、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的人类学

“地志”不止于地志

“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进路

第二编 民族志:村庄、工厂和森林

滇池东岸的水

滇池东岸的土地

物的城市化与神的战争

“误读”法律

事实与情理

林权与地志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晓阳。

得书感谢您对《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电子书
探究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电子书
《双面人》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总体历史(并超出了村庄边界而涉及乡镇)。它从1949年一直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