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明集

吴承明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90周年,推出“经济所人文库”。

内容简介

201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为缅怀前辈学人之贡献、传承学术之薪火,也为了系统总结经济研究所历代学者的治学菁华与宝贵经验,经济研究所决定推出“经济所人文库”,系统选编经济研究所学者的代表性论著,首批面世者凡四十部,本书即为其中之一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总序

编者说明

作者小传

我国资本构成之初步估计(1931—1936)

一 我国资本构成之初步估计

二 1933年资本总构成之初步估计

(一)本文所用之方法

(二)关内华人工厂生产之资本品

(三)关内外商工厂所生产之资本品

(四)东北中外工厂所生产之资本品

(五)手工业所生产之资本品

(六)进口之资本品

(七)建筑价值

(八)国际净收入

(九)1933年之资本总构成

(十)减除项目

三 1933年资本折旧及资本净构成之初步估计

(一)农业部分

(二)矿冶部分

(三)工业部分

(四)建筑部分

(五)交通运输部分

(六)商业部分

(七)1933年之资本净构成

四 1931—1936年资本构成之初步估计

(一)关内工厂所生产之资本品

(二)东北工厂所生产之资本品

(三)手工业产品

(四)进口资本品

(五)建筑

(六)国际净收入

(七)减除价值

(八)资本折旧

(九)1931年至1936年资本总构成和资本净构成

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1936—1946)

一 直接估计,资产估值法

二 间接估计,价值还原法

三 利润还原法和剩余价值率

四 1936年的综合估计

五 抗战时期和1946年的估计

六 资本使用的分配和所有形态

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估计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工业与小农经济

工业与手工业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论二元经济

一 概说

二 传统农业的生产、剩余和资源配置

三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 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

论明代国内市场和商人资本

一 我国封建社会的各级市场

二 商路的增辟和新兴商业城镇

三 主要商品的长距离运销

(一)粮食的运销

(二)棉花和棉布的运销

(三)丝和丝织品的运销

(四)其他工业品的运销

四 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五 简短的结论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

我国封建社会的各级市场

鸦片战争前国内市场的分析

粮食的流通

棉布的流通

论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内市场

一 国内市场的扩大

二 国内市场的特点

三 价格结构

四 流通渠道和流通中的剥削

(一)机制工业品,以棉布、棉纱为代表

(二)出口农产加工品,以茶、丝为例

(三)农产工业原料

(四)国内消费的农产品,以米为例

五 余论

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

一 市场经济有个转变过程

二 市场机制也有个演变过程

三 市场转变过程实即经济现代化过程,我国尚未完成这个转变

现代化与中国16、17世纪的现代化因素

一 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二 西欧现代化的理论

三 中国现代化历史的研究

四 16—17世纪的经济变迁

(一)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三)财政的货币化

(四)租佃制的演变

(五)雇工制的演变

(六)白银内流

五 16—17世纪的社会变迁

(一)就业结构变化和商人地位提高

(二)“宗法制复兴”

(三)乡绅权力的膨胀

(四)奢侈之风

六 16—17世纪儒学思想的变迁

(一)宋明理学

(二)16世纪的反传统思潮

(三)17世纪的启蒙思潮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沉沦观和近代化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机器大工业和手工业

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 方法论的含义

二 史料学和考据学方法

三 历史唯物主义

四 经济计量学方法

五 发展经济学方法

六 区域经济史方法

七 社会学方法

八 系统论方法

论历史主义

一 史学发展趋势

二 什么是历史主义

三 哲学、逻辑、科学

四 历史主义的评价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一 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

二 怎样选用经济学理论作为研究经济史的方法

三 经济学中的经济史论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儒家和道家的天人观

黄老之术

司马迁的历史观

中西史学方法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一 历史观

(一)引子:经济史学小史

(二)西方的历史哲学

(三)中西历史观的比较

(四)理性发展的道路

(五)理性主义的反思

二 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和有关问题

(二)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三)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

(四)经济计量学方法

(五)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六)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编选者手记

吴承明集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得书感谢您对《吴承明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案例集 电子书
刘伟编著的《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案例集(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以R软件为基础,在对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应用实例,包括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并给出若干综合分析案例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作为财经类院校统计、经济、会计等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参考书。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集 电子书
本书是《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配套练习册。全书围绕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初级考试大纲的主体内容进行编写,并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以适应考试需要。全书的内容包括项目一会计概述、项目二资产、项目三负债、项目四所有者权益、项目五收入费用利润、项目六财务报表、项目七管理会计基础、项目八政府会计基础等内容。本书选择与教学和考证密切相关的题目,按照章节的形式进行编排,以期在满足初级会计实务教学的基础上,达到备课初级会计
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第二部分,单元自测。本书结构与主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保持一致,便于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同时理解、领会、巩固、掌握所学知识。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内容新颖。全书的所有内容均是依据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最新的税收政策编写,注重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归纳总结。本书的每一章节均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知识点回顾与单元自测。其中,知识点回顾部分以
会计基础习题集(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是《会计基础》教材配套用书,内容涵盖了《会计基础》教材所有章节。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教材各章的顺序编写。本书内容全面、题型多样,综合性强,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旨在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会计基础习题集(第二版)》共分9章。包括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等。
一叶集:邵柏林邮票设计作品文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自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以来,近50年间邮票设计生涯的浓缩,包括作者参与设计的邮票介绍及其设计背后的故事、作者去延安采风时的速写、20世纪80年代我国邮票制度的改革举措、优秀的国外邮票创意和设计范例、作者参与设计的标志标识及其意蕴五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