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论述清初至1912年中外外交礼仪之争全过程及特点。
内容简介
外交是国家的代表或机构,为了本国近期或长远的利益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惯例、准则和礼节,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与他国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外交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交的场合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或其他某种态度,并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利益的行为规范。本书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清初至1912年清廷灭亡二百余年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全过程,并分析了三个阶段的中外外交礼仪之争的不同特点。
作者简介
作者王开玺,1949年生,河北省辛集市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近代史教研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多属晚清政治史范畴。著有《晚清政治新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清通鉴·道光卷》(合著)《两世人——末代皇帝传奇》《南国烽烟》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外交和外交礼仪
第一章 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第一节 远古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
第二节 现实制度与理想模式的背离、统一
第三节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第四节 清政府与西欧早期来华外国使团的交往礼仪
第二章 清朝初期中俄两国外交使团的交往礼仪
第一节 从巴伊科夫、阿勃林到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第二节 尼果赖使团来华
第三节 义杰斯使团来华
第四节 伊兹玛依洛夫使团来华
第五节 萨瓦使团来华
第六节 清廷使臣两次使俄
第七节 中俄边境上的礼仪之争
第三章 中英外交礼仪冲突的初起
第一节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的礼仪冲突
第二节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后的礼仪之争
第三节 律劳卑事件与中英礼仪之争
第四章 “平等”与“不平等”的外交礼仪之争
第一节 天朝大国不承认外夷的“平等”
第二节 中外官员“平等”往来的交涉
第三节 严中外礼制之防
第四节 中法初交中的外交礼仪
第五节 中外官员“平等”交往礼仪的最终确定
第五章 咸丰朝外国公使驻京及其礼仪问题
第一节 外国公使驻京问题
第二节 平和?还是狡诈──美国公使与清廷外交礼仪之争透视
第三节 外国公使驻京前后的礼仪交涉
第四节 太平天国与英、法、美等国使华代表的外交礼仪之争
第六章 在冲突中转型的外交礼仪
第一节 清国公使出洋──从屈辱中走向世界
第二节 同治朝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争执与解决
第三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上)
第四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中)
第五节 同世界外交礼仪的对接(下)
第六节 循名责实的外交机构
第七章 趋同过程中的悖谬外交礼仪要求
第一节 清廷议和代表的礼仪待遇
第二节 载沣使德期间的礼仪纠葛与交涉
第三节 《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礼仪之争
第四节 悖谬要求下的和同
结束语 ——清代中外外交礼仪冲突评价
附录一 清代外交与外交礼仪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全2册是2017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开玺。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全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