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

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深入研究唐宋派文学思想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2006年同题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十数年持续的修改、完善,于2022年底完稿的一部文学史专著。本书在全面总结、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明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唐宋派的文学思想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全书充分重视唐宋派文学思想发展的过程性和理论构成的复杂性,完整地描述了唐宋派文学思想形成、发展与转变的过程,对其三个核心理论命题作出整体的观照,深入辨析了“文以明道”、“师法唐宋”与“本色论”之间的逻辑与事实关系,并对若干重要的理论范畴作出新的解读和阐释。

其核心结论如下:唐宋派文学思想不是一种简单明了的静态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呈现出多种理论侧面,在这些阶段与侧面之间甚至存在着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任何一种试图以某种单一理论完整地概括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做法,都将是缺乏说服力的。

事实上,正是这种理论指向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唐宋派扮演了明代中、后期文学思想从格法向性灵转变的一个典型的过渡性角色。

作者简介

作者刘尊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以及明清文学史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一、建构与质疑:唐宋派学术史回顾

二、流派研究与文学思想史

三、撰述方式与基本观点

第一章 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大礼议”与嘉靖士人的生存困境

一 “大礼议”的几个阶段:政治势力之消长

二 动机与手段:政治伦理之潜移

三 嘉靖士人的生存困境

第二节 “嘉靖八才子”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一 “嘉靖八才子”与嘉靖初文学思想的转变

二 “嘉靖八才子”的政治遭遇及其生命价值分化

三 王、唐生命价值之转变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唐、茅论争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分化和演变

一 唐、茅的反复论争及其非预期效果

二 茅坤“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归有光“唐宋派”身份的建构及其文学史定位

一 历史建构中的归有光与唐宋派

二 归有光与王、唐、茅文学思想之异同

三 “唐宋派”的界定与归有光的位置

第二章 文以明道:传统命题的新内涵

第一节 “文以明道”与中国古代士人的生命价值观

一 文、道关系的三个层面

二 文、道疏离与文论家的态度

三 “文以明道”:文与道的价值折衷

第二节 王慎中的学术思想与自我身份认同

一 徘徊于程朱与阳明之间:王慎中的学术思想

二 王慎中罢黜后的人格心态与自我身份认同

第三节 “道其中之所欲言”:“文以明道”理论内涵的新拓展

一 “文道合一”与王慎中的文学价值观

二 “道其中之所欲言”的理论内涵与价值

第三章 本色论:在守正与出新之间

第一节 “小心”与“脱洒”:唐顺之“真精神”的思想特征

一 去欲:唐顺之学术思想的起点

二 “归寂”思想的接受与反思

三 佛、道思想的影响

四 “脱洒”与“小心”

第二节 “德艺之辨”与唐顺之文学态度之反复

第三节 “本色论”的确切内涵与理论张力

第四节 “性气诗”与唐顺之晚年诗学思想

第五节 自得与真情:阳明心学与归有光的文学观

一 阳明心学与归有光的“返本”之学

二 归有光的生命历程与人格心态

三 归有光主自得、重真情的文学观

第四章 师法唐宋:古文谱系的建构与拓展

第一节 “文统说”的学理依据与现实动机

第二节 师法对象的范围与重心

第三节 法度与风格:师法内容的实际倾向之异同

第五章 从“义法”到“风神”: 文学性的游离与回归

第一节 “义”与“法”的平衡与倾侧

第二节 “法寓于无法之中”:有法还是无法?

第三节 从“性情之效”到“得其风神”:审美取向之转移

一 “性情之效”与王慎中的文学风格论

二 质朴中得风神:归有光的文章风格取向

结束语:唐宋派文学思想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阳明心学对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影响

二、八股文与唐宋派的古文观

三、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整体认知与判断

参考文献

后记

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是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尊举。

得书感谢您对《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庐山慧远教团研究 电子书
庐山慧远教团是指东晋时期以慧远为中心,在庐山建立的一个佛教修行团体。慧远教团时期,是中国佛教由都市佛教向山林佛教转型的时期。庐山教团在中国佛教山林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庐山教团对佛教戒律汲汲以求,并在佛教戒律传译中做出巨大贡献,在具体实践中以富有中国特色的僧制为教团规则。与长安鸠摩罗什教团相呼应,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的两个方向。本书对它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介绍,颇具学术价值。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仪礼经传通解》的专业学术作品。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
辩证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研究、辩证法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辩证法的哲学前提自我批判、理论思维前提判断的历史发展、理论思维前提的实践论批判、辩证法的发展学说、辩证法的人类智慧、辩证法的精神家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