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唐诗之路研讨会成果: 50篇论文、新成果与思路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共收录论文50余篇,从唐诗之路的地域空间界定、诗人与诗路研究、诗路宗教哲学及其文化资源研究、诗路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等角度对唐诗之路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展示了近年来学界唐诗之路研究的新成果,为唐诗之路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构想和新思路。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唐诗之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代发刊词

浙东唐诗之路:源流发展研究

会稽山水诗与“浙东唐诗之路”

一、晋室南渡后对越中山水之美的认知与琅琊王氏会稽“兰亭”雅集

二、山水方滋:南朝以谢灵运为代表的会稽山水诗书写

三、“浙东唐诗之路”延伸段上的山水诗书写

谢灵运与剡中

1.关于始宁山庄与《山居赋》

2.谢灵运开道及其影响

3.谢灵运天姥山诗及其《游名山志》

4.谢灵运简评

六朝浙东诗考述

一、会稽郡

二、临海郡

三、永嘉郡

四、东阳郡

初、盛唐浙东八州贬官考

1.太宗朝(627—649)贬官3人

2.高宗朝(650—683)贬官8人

3.武后朝(685—704)贬官9人

4.中宗朝(705—710)贬官8人

5.睿宗朝(710—712)贬官2人

6.玄宗朝(712—756)贬官30人

7.肃宗朝(756—762)贬官3人

初盛唐之际浙地诗歌的京师推介及其影响 ——以贺知章、宋之问为对象的考察

中唐大历诗人集群与越州诗文化圈生成

黄宗羲与《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一、黄宗羲与《正统道藏》的因缘

二、黄宗羲与《丹山图咏》

三、黄宗羲与《石田山房诗》

小结

浙东唐诗之路:名山胜迹研究

剡溪蕴秀异 欲罢不能忘(1) ——试论剡溪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核心地位

借问剡中道 东南指越乡

自爱名山入剡中

怀贤应向剡川游

剡溪木未落 羡尔过天台

南入剡中路 世人多忘归

庶几踪谢客 开山投剡中

上虞——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

一、“唐诗之路”与“浙东唐诗之路”的定位

二、上虞“两山两庙”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景点

三、东山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朝圣之地

罕岭在浙东唐诗之路的地位

一、罕岭所在的大湖山是道教名山

二、罕岭是书法圣地

三、罕岭古为浙东要道

四、罕岭为右军晚年归隐的金庭

唐诗之路视阈下的天姥山

重塑越州州城(绍兴古城)魅力 ——试论大湾区建设视角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核心节点打造

一、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批各具个性和魅力的城市群

二、越州城是“浙东唐诗之路”核心节点

三、绍兴城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四、采取多种措施,重塑江南越州城魅力

挥手杭越间 ——浙东唐诗之路新探

一、起源与传承

二、水路与陆路

三、传承与开发

从西域到粤西:各地唐诗之路研究

“唐诗之路”与岑参的西域之行

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陇右唐诗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

一、陇右道与“绿洲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上的唐诗之路行程

三、唐诗之路上的丝绸之路风采

四、唐诗抒写与丝路精神之一脉相承

商於诗路:商於古道历史与文学述论

唐代洛阳“三关道”上的三种诗境

一、□辕道上“月夜闻笙”的仙意遐思

二、伊阙道与诗人们仕隐双重情结交织的心境

三、太谷道与诗人们“归渡洛水”的逸兴

四、小结

论秦蜀交通与唐代的蜀道诗路

唐代粤西诗歌之路综论

一、粤西交通路线与唐代粤西诗歌之路“伏波故道”的形成

二、唐代粤西伏波故道上的诗人活动和创作概况

三、唐代粤西诗歌之路的特点和成就

四、结语

瑶族石刻中的唐诗之路

一、唐代瑶族石刻统计

二、瑶族石刻中的唐人与唐诗

三、瑶族石刻中的唐诗之路及其特点

诗人·诗路

浅析武则天召见司马承祯的年份、动因及其他

一、武则天召见司马承祯的年份

二、武则天召见司马承祯的动因

三、司马承祯曾数次应诏进京

四、关于司马悔山

宋之问与浙东唐诗之路

孟浩然行迹考

一、家在汉阴

二、北上燕蓟

三、久居洛阳

四、漫游吴越

论孟浩然浙东行旅诗歌的景观意涵及其治疗意义

一、前言:孟浩然与浙东行旅

二、心随境迁:景观空间的转换

三、调养建构:景观意涵及功效

四、余论:行旅意象与意义诠释

唐诗之路和醉白之路

一、醉白、尊白之堂与楼

二、醉白池的缘起与沿革

三、醉白池的雅集与诗会

四、醉白池诗社的内与外

五、融风流于日常的诗意

李白秋浦炼丹考 ——兼游秋浦动机考

一、李白游秋浦动机考

二、李白秋浦炼丹品种考

三、李白炼丹地点考

四、结语

杜甫的盛世危言 ——重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吴越之游再探 ——以《壮游》为中心

杜诗“会当临绝顶”异文探讨 ——兼议古籍整理中的“较胜”选择

一、“临绝顶”与“凌绝顶”的宋本分布及时间考察

二、“临”与“凌”的字义及其在唐前的使用情况

三、李白、杜甫诗的相关表达与唐宋诗文状况

四、宋人接受史的旁证

五、“校胜”的合理性与复杂性

杜甫行经的寺庙及其遗址考察述略

高适赴河西纪行诗考

一 高适赴河西纪行诗

二 高适赴河西纪行诗创作时地考

三 高适赴河西时是否任哥舒翰幕府之职考

四 高适赴河西纪行诗其他相关问题

谱系建构与综合思考

浙东唐诗之路研究谱系的建构与探索

一、浙东唐诗之路诗人诗作系列研究

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谱系建构的思考

三、浙东唐诗之路研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唐诗诗路”研究的视界与视点 ——从浙江“诗路”展开的论述

一、行走的历史

二、全域的视界

三、审美的特征

四、学术方向的建构

开放性梯级性交互性的集成化和合 ——唐朝浙东唐诗之路的空间层面新探

一、唐朝浙东的空间层面

二、空间层面的演进和合

三、空间和合的张力机制

唐诗之路的拓展与延伸 ——弱势文化区创作状态及其意义

一、文士的移入带来某一时期的创作高峰

二、文士视觉反差给诗歌带来新奇的格调

三、创作者由强势文化区偶然进入弱势文化区

四、诗风调适和维持

五、诗歌风格随主体离开特定场所而消失

六、诗歌创作主体对表现对象的选择有异

七、诗歌创作影响低于作者期待

八、创作者希望早日离开特定创作环境

陇右唐诗之路的路径、内容暨文化意义

一、长安西行经凉州至西域之路线

二、由临州至河湟

三、由成州至益州

西域唐诗之路论纲

一、亲历西域的诗人及相关诗歌创作考察

二、岑参出关与唐诗西域之路的双重建构

三、西域唐诗之路与唐代诗人地理视野的开拓

四、西域唐诗之路的历史地理考察

关于唐诗之路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何谓“唐诗之路”?

二、“唐诗之路”研究什么

三、“唐诗之路”研究的现实意义

山西“唐诗之路”形成的四个要素

一、政治因素

二、地理因素

三、宗教因素

四、历史因素

小结

北美中国文化教学与“唐诗之路”的思考

佛禅传说与唐诗之路

山水禅宗与佛教旅游

引言:山水与中国文化

一、中国佛教的“山林化”

二、禅宗与“山林佛教”的繁荣

三、山林佛教化与佛教旅游

结语

史实与传说 ——浙东佛教初期弘传与昙猷大师

一、昙猷与以石城山、沃洲山为中心的高僧群体

二、昙猷传说在浙东一带的流传

浅谈“支竺遗风”与浙东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涉越州佛寺略考

会稽县白湖寺

会稽县白塔寺

会稽县称心寺

会稽县大禹寺

会稽县灵嘉寺

会稽县妙喜寺

会稽县悬溜寺

山阴县宝林寺(应天寺、龟山寺)

山阴县昌安寺(戒珠寺)

山阴县大庆寺(灵宝寺)

山阴县法华寺(天衣寺)

萧山县柏林寺

剡县龙宫寺

余姚县四明寺

诸暨县永安寺

浙东唐诗之路“走”出了天台山和合文化

一、浙东唐诗之路助推了天台山文化盛典

二、浙东唐诗之路的和合思想促成了天台山的文化融合

三、浙东唐诗之路成就了天台山和合文化

寒山子诗的佛道融合意蕴

一、随遇而安

二、随性逍遥

三、随缘利物

寒山诗的雅俗跨界与文学史价值

一 “有人笑我诗”:寒山诗之俗与非诗化表达

二 “我诗合典雅”:寒山诗之雅与诗化表达

三 “不烦郑氏笺”:寒山诗的雅俗跨界与贯通

四 “即自流天下”:跨界贯通的文学史价值

唐五代诗词中的刘阮二郎

学术史研究

竺岳兵“唐诗之路”研究情况综述

一、竺岳兵发现“唐诗之路”的由来、内涵及其在学术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竺岳兵唐诗之路研究工作概述及成果概要

三、竺岳兵的学术研究特点和治学精神

四、竺岳兵精神(即唐诗之路精神)的现实意义及给后人的启示

竺岳兵先生的学术之路

一、滋育期(1974—1988)

二、兴奋期(1988—1999)

三、拓展期(1999—2019)

结语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邱高兴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电子书
本书在借鉴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外交档案,力图整体考察中国的一战外交。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电子书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 电子书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都游踪,寻访诗意。在“华夏之心”重遇千年前的唐代。
爆笑大唐诗人朋友圈(共两册) 电子书
大唐诗人的悲欢离合,千古名诗的背后故事。
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传播及融合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那达慕文化研究的学术回顾和当代价值、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引领民族体育的发展、我国那达慕开展的基本情况、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品牌建设研究、国际那达慕文化与地区多元文化融合的研究、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那达慕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