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套对中国佛教思想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论述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套书内容自佛教传入至近代,时间跨度约两千年之久,涵盖佛教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学派和宗派,及其相关的重要哲学范畴和命题;阐述并分析这些范畴、命题的演变过程,揭示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思维特征和知识取向。
全书由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三卷组成。第一卷详细考察和分析了中观学派的中道实相原理及其思维方式向涅檠佛性系统的心性学说转化的内存依据、文化背景,描述了这种转化的具体历史过程及其表现形态:第二卷对隋唐五代佛教宗派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予以重点分析和阐释,指出各宗派之间的思想联系以及矛盾差别;第三卷着重研究和阐明衰退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的基本形态,辨析产生这些形态的文化前提,推及传统佛教思想向近代过渡和转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基于对佛教思想与懦、道两家学说关系的周密论证,既为学术界提供佛教思想研究的必备知识,又为深化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潘桂明,上海市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佛教禅宗百问》、《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派卷》、《智顗评传》、《中国居士佛教史》、《坛经全译》、《中国佛教思想史稿》(3卷)等。译有《我的释尊观》、《我的佛教观》(合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的话
第一章 佛教初传时期的思想
第一节 佛教初传和经典初译
第二节 《牟子理惑论》的思想
第三节 早期译经家的佛教思想
第二章 两晋般若学说的展开
第一节 玄学与早期般若学
第二节 名士与名僧的佛学交流
第三节 般若学的“六家七宗”
第四节 支遁佛学的时代意义
第五节 道安的般若思想研究
第六节 慧远的“法性实有”论
第七节 鸠摩罗什的中观学说
第八节 僧的佛教思想史整理
第九节 《肇论》的佛学贡献
第十节 早期北方佛教的思想特色
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思想的成长
第一节 竺道生的涅学说
第二节 东晋南朝的形神之争
第三节 东晋南朝的夷夏之辨
第四节 梁武帝萧衍的心性佛学
第五节 《大乘起信论》的思维模式
第六节 判教思潮的兴起
第七节 疑伪经典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八节 北朝禅法思想之争
第九节 末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章 南北朝佛教学派的思想
第一节 涅师学
第二节 成实师学
第三节 毗昙师学
第四节 地论师学
第五节 摄论师学
第六节 三论师学
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1卷汉魏两晋南北朝卷是200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潘桂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1卷汉魏两晋南北朝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