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吴重庆教授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吴重庆,1991年7月获中山大学中国古代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一 革命及其遗产

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基于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

革命的底层动员——在才溪读《才溪乡调查》

集体经济再思考——《崖口资料汇编》序

社会主义新传统问题

社会主义“大历史”的议题——以《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为例

附同享作为“大历史”的认识方式

底层社会

二 后革命时代的乡土变迁

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广州南村调查报告

村治及其本土资源

村委会选举与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

农民为何有“利”不图

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华南古村落》自序

三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

附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

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

道德重建如何可能

从道德危机的范围和程度看道德重建

中国农村的社会建设——奥一网“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的访谈

社会建设:离“池底”最近的一个缺口

附录

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后记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重庆。

得书感谢您对《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超单身社会 电子书
日本社会单身群体思想、生活、消费状况全景式诊断,一书道破日本单身社会根本成因。
社会的细节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文章合集,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内容包括社会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农村发展、劳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宗祠与宗教文化等。书中许多文章是从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的细节入手,特别关注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还有多篇文章是专为非学术报刊所撰写,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色彩,有助于读者认识复杂的人类社会。
学习型社会 电子书
为重新思考中国的教育改革以及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
社会保障概论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讲解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与制度构成,全书共十三章,分别从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理论,社会保险基础原理,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社会救助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配以学习重点、难点和案例等,便于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编写过程中,本书力求反映国内外社会保障改革的新情况和新动向,吸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联系国内外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同时,本教材还力求通俗易懂,尤其
社会治理十二讲 电子书
本书共分十二讲,分别是对社会治理基本理论的爬梳和总结,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社会管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从公民、家庭、社会组织三个方面谈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政策的讨论,关于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的讨论,讨论就业劳动政策,讨论公共教育政策,讨论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讨论养老问题和养老政策,讨论社会服务政策,讨论阶层关系调适政策,讨论社会秩序维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