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谈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

贾康谈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贾康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

内容简介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国在技术、产业模式、管理机制上加以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本书从创新的力量、金融创新的出路、数字经济的未来、规范化发展PPP助力“守正出奇”、变化中的社会事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我国在金融制度和税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创新,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为读者提供有益指导。

作者简介

作者贾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家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创新的力量

面对宏观新局面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带一路”与商贸创新发展——兼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

以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空间

创新发展中的股权投资

创新投资策动改革

发展中的股份制:以“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资本社会化达成资本私有制的积极扬弃——于解放思想中坚持和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章 金融创新的出路

解放思想 把握金融创新的真问题

打造金融供给体系,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发展中监管的相关认识与基本思路

依靠金融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温州金融生态创新案例

政府财政信用、政策性金融与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聚焦融资平台“去财政信用化”

国际竞争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中国创新

乡村振兴中的投融资支持与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和县镇金融发展中的政策性融资

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直接金融的成长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 数字经济的未来

我看“新经济”

新技术与数字财政改革

关于新技术与新商业革命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

第四章 规范化发展PPP助力“守正出奇”

规范化发展PPP系列谈

存量PPP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思路

论综合开发型PPP模式

地方经济振兴:创新发展中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

PPP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超越——基于公共服务供给治理视角的反思

PPP在公共利益实现机制中的挑战与创新——基于公共治理框架的视角

以PPP创新破解基本公共服务的传统筹资融资掣肘

以PPP创新推动特色小镇项目开发建设

如何防止PPP成为地方政府隐藏债务的工具——PPP国际会计制度演变趋势与启示:进一步阳光、规范、专业化

第五章 变化中的社会事业创新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框架和现实问题

我看“轨道交通——轨道经济”

关于“文旅融合”的认识和发展思路探讨

全域旅游的发展与共享房车产业融合愿景

全域旅游发展与消费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自信和产融创新

人文社科期刊应追求高水平发展

以彼岸情怀在此岸作为

参考文献

贾康谈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是202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贾康。

得书感谢您对《贾康谈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软装谈单宝典 电子书
本书主要是为了软装设计师及销售人员、企业管理者打造,是协助销售人员高概率谈单、签单的指导书。该书分11个部分,内容包括:谈单成交必备的3大思维;被忽视的“谈单沟通真相”;第一布局系统——信任布局策略;第二布局系统——颠覆认知的谈单策略等。
众创空间:创业型社会新群落 电子书
为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众创空间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和创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读者带来这个领域的见解。
投资金融纵横谈 电子书
本书七个部分,内容包括: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科学评估投资项目、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正确选择信贷资金投向、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史话等。
面向全球科创中心的服务业态 电子书
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上海持续走在改革开放前沿、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网红经济 揭秘网红背后的创赢逻辑 电子书
在传统B2C电商中心平台搜索品类繁杂且收费日益昂贵的大背景下,网红这种借助社交平台海量流量宣传产品的精准营销模式,极大地环节了品牌商推广产品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有望帮助移动社交电商完成又一次交易场所的转移。本书通过对“网红经济”这一当前热点的深度解析,告知你网红背后的创赢逻辑。本书适合互联网从业人员、投资者、企业家以及关注网红的普通读者参考阅读。